余甘子
又名: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
来源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果实(藏族习用药材),生于山坡、灌丛中或路旁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功效作用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酸、涩。归肺经、胃经
药材性状
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厘米。表面棕褐色或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长约1毫米。外果皮厚1~4毫米,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筋脉纹,干后可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每用(余甘子)鲜果10~30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哮喘:余甘子21个,先煮猪心肺,去浮沫再加余甘子煮熟连汤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食积呕吐,腹痛,泄泻:余甘子果5~10枚或盐渍果5~8枚嚼食;或盐浸果液1汤匙,开水冲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高血压病:余甘子鲜果5~8枚生食,日服2次。(《福建药物志》)
来源:中药查询网
图片:快乐湖南
版权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