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补!3种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素,你补对了吗?
抗感染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A有“抗感染维生素”之称,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估计有1.9亿儿童和万孕妇患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症(VAD),每年发展中国家有35万儿童因VAD而失明,67万儿童因VAD导致免疫力低下和继发感染而死亡。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隐匿性缺乏(医学上称为“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主要影响着宝宝的抵抗力,让宝宝被反复呼吸道感冒、腹泻等问题困扰。
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因为它属于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所转换的一种营养素。妈妈们都知道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吸收、预防佝偻病,确保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发育。
骨骼助推器——钙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必需物质,人的一生都需要钙的支撑。宝宝在出生时一般身长约50cm,1岁时会长到约75cm,2岁会达到约90cm,对于正处在快速生长阶段的宝宝而言,充足的钙质补充尤为重要。当钙的摄取、吸收不足的时候,人体就要动员骨钙来保持血钙的正常,用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及神经功能,这时候血钙指标虽然是正常的,但骨骼中的钙质已经大大消耗了,势必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只有保持骨钙的正平衡,即每日平均骨钙沉积超过毫克,才能达到正常骨骼发育需要量。
我国整体饮食结构中谷类食物占比偏高,而奶类、蛋类、海产品消费量较低,导致中国居民整体钙摄入不足,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平均钙摄入量为.6mg/d,仅为推荐量的33%。因此,给宝宝额外补充适量的钙质十分必要。
酌情补!2种需要适时补充的营养素,你按需补了吗?
铁元素铁是参与机体的造血功能的重要元素,缺铁会导致宝宝贫血,而贫血对宝宝的智力和体能所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婴幼儿身体对铁的需求量较高,而母乳中的铁一般在4个月后会骤减,若不及时补充含铁量较高的辅食,很容易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爱哭闹、睡觉易惊醒、精神萎靡、厌食、挑食、生长发育迟缓、易感冒、易发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都是缺铁的常见表现。
宝宝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需要加入强化铁的米粉,逐渐添加蛋黄、鱼泥、禽血等,7个月起添加肝泥、肉末、血类、红枣泥等食物;家长可通过血红蛋白检查宝宝是否贫血,如果发生贫血则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补充铁剂。如果是早产儿、双胎儿或低体重出生儿,因为自身铁储备不足且身体对铁的需求量大,需要及早进行预防性补铁,根据中华医学会的建议,宝宝满月后要开始以每日1mg/kg/天进行补铁。每日补充维生素AD制剂可降低贫血发生率,治疗贫血在补铁的同时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改善贫血。
锌元素锌参与人体的蛋白合成、多种生物酶的合成、味觉素的合成、生长激素的合成,与宝宝的智力、身体发育、味觉发育都密切相关。
缺锌最常见的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偏食,严重者还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限、免疫力下降等等。
在宝宝辅食添加初期,应该注意添加强化锌、铁的米粉,然后逐渐增加肉类、海鲜等以保证锌的正常摄入。一旦发现宝宝有缺锌的症状,如果不能通过饮食调节摄取足够的锌,则可以通过每日5-10毫克小剂量持续进行补充。另外,当宝宝腹泻时锌元素的丢失会增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锌制剂,则不利于腹泻的恢复。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华医学会公布的腹泻指南中明确指出,给腹泻的婴幼儿补锌,每日20mg(0-6个月婴儿每日10mg),连续14天,能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6大无需额外补充的营养素,你补错了吗?
1、维生素B
维生素B是一个家族,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所有的维生素B必须同时发挥作用。在谷物、鲜蔬菜、水果、牛乳、蛋黄、瘦肉、肝、酵母、各种粗粮、小米、豆类、全麦面包、花生等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族,且易于身体吸收,只要每天均衡饮食,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B缺乏问题,无需额外进行补充。另外,B族维生素的另一个特殊来源是肠道微生物,如果长期抗生素治疗的话,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在宝宝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充益生菌。
2、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有助于身体抵抗力的提高,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同时能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维生素C广泛的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特别是柑橘类的水果,只要正常饮食也不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问题,宝宝也无需额外补充。过量摄入维生素C对人体是有危害的,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的重要产物是草酸,如果长期过量补充会出现草酸尿易导致形成泌尿道结石。因此,只有在机体缺乏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一般情况下,每天的水果蔬菜即可满足身体需求量。
3、碘
碘缺乏病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主要是由于环境缺碘,包括土壤、水、食物缺碘,预防碘缺乏病最广泛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碘盐,目前在我国已经普及。此外,适当地吃一些海带、紫菜、海藻、海鱼虾等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身体所需。低碘或高碘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碘摄入过多会引起人体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儿童更容易出现因碘过量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没有经过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并不需要额外进行补充。
4、铜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头发、皮肤、骨骼组织、脑部以及内脏的发育和功能均有重要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即可,具有丰富的来源,例如口蘑、海米、红茶、花茶、砖茶、榛子、葵花子、芝麻酱、西瓜子、绿茶、核桃、黑胡椒、可可、肝等。
5、磷
磷和钙都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构成物质,是促成骨骼和牙齿的钙化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体内钙磷比例的平衡状态约为2:1,在日常生活中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很多,例如鱼、虾、蛋、瘦肉、内脏、豆类、谷类食物等都含有磷。因此,宝宝日常不需要额外增加磷的补充。
6、DHA
DHA对胎儿和婴儿的发育确实有促进作用,但是却不能盲目补充,DHA要在身体缺乏的前提下才能补充,才会达到相应的效果。而且母乳本身已经能够为婴儿提供充足的DHA,无需额外补充。如果在不缺少DHA情况下进行补充,反而会有副作用,例如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等。
营养素补充大不同!妈妈们要擦亮双眼科学补充
0-3岁的宝妈们要注意给孩子额外补维生素AD和钙,帮助增强抵抗力促进骨骼发育;此外,也需注意日常膳食均衡和定期体检,从而避免宝宝患铁、锌缺乏或其它营养素缺乏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