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能否正常生长受遗传因素和母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大约在母亲怀孕6个月的时候,婴儿的牙齿就开始发育了,因此,牙齿的数目、大小、形状早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决定。若是母体怀孕过程不顺利或者营养摄取不够,就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健康。
牙齿长出后,仍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经过对各种牙齿疾病的研究发现,由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口腔卫生不佳是导致牙齿疾病的最直接原因。此外,牙齿的发育、生长或者长成后牙齿的健康与身体健康也息息相关。
牙由口腔中的牙冠部分和埋在牙龈里的牙根两部分组成。覆盖在牙冠表面的是人体中最坚硬的东西“珐琅质”(牙釉质),牙根表面是牙骨质,牙冠、牙根内都是象牙质(牙骨质),位于牙齿中间的是牙髓组织,包括神经和血管。
牙龈的讯号解读牙龈关键词——黏膜、抵抗食物摩擦、粉红色。
牙龈是一个娇嫩的黏膜,有丰富的血管,边缘紧贴在牙齿颈部,属于角化的黏膜,可抵抗咀嚼时食物的摩擦。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柔韧致密,表面存在点状色彩。如果牙根有病变,其颜色会发生改变,呈暗红或发紫,有时可出现水肿,最常见是牙龈出血。
牙龈淡白
如果牙龈淡白,甚至灰白无血色,多为血虚引起,多见于失血性疾病、贫血、慢性肝病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牙龈出血
①偶尔出血
如果偶尔出现牙龈出血,一般是三种情况的表现。
其一,可能是牙刷过硬或硬物刺激损伤牙龈导致出血。这种出血很快就能止住。
其二,可能是牙齿排列不整齐所致。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易引起萌出性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其三,可能是牙石的刺激所致。牙石形成早期是由口中残留的食物和剥落的口腔黏膜、唾液中的黏液素及细菌等物质混合形成的较软的牙垢,这时可以通过刷牙等方法加以清除。若不重视,晚期唾液中所含的钙盐逐渐沉积在牙垢上就会形成坚硬的牙石,引起牙跟发炎、充血。这时只有及时清除结石,才可有效解决出血问题。
②伴有口臭
如果牙龈出血,并伴有口臭等症状,可能是由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引起的。
牙龈出血是牙周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牙龈俗称牙床,在正常情况下,牙龈依靠上皮紧紧地附着牙骨质和表面的牙釉质,抵御外界的摩擦。若牙龈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牙眼出血。
牙龈炎是牙龈的炎症。如果牙龈呈暗红色,质地柔软肿胀,进食、刷牙、触碰时容易出血,此时即可作出牙龈炎的诊断。除上述体征外,部分患者存在牙龈发痒、发胀及口臭的自觉症状。牙龈炎的主要病因是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及软垢在龈缘附近的牙面沉积,从而诱发牙龈炎。若不及时治,牙炎可逐渐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齿周围组织(牙的支撑部分:牙床骨和牙槽骨)广泛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溢脓,严重者牙齿松动、咬合无力和持续性钝痛,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牙菌斑、牙结石是导致牙周炎的两大原因。口腔中的细菌与食物残渣、唾液、口腔黏膜的脱落细胞等混合形成牙菌近,唾液中所含的钙盐沉积在牙菌斑上形成牙结石。牙结石对牙龈产生机械性压迫,造成牙龈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降低,加上大量的细菌繁殖,造成牙龈的长期发炎、糜烂、出血,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牙周组织。所以积极预防牙周炎,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清除牙面上的牙菌斑,防止牙石的形成。
③长期大量出血
如果牙龈出血,量多且不易止血,那么要警惕这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牙床毛细血管缺氧,抵抗细菌能力下降,易造成牙床感染出血。另外如肝脏疾病、白血病、贫血、维生素C缺乏等,都易导致牙龈出血,需要引起重视,尽快就诊。
④妊娠期牙龈出血
如果妊娠期的女性牙龈出血,可能是妊娠期龈炎。女性怀孕后,会因体内增高的荷尔蒙而引发牙龈充血、水肿、肥大,甚至发生炎症,尤是在怀孕的头3个月及分娩前的3个月更为加重。医学上称此为“妊娠期龈炎”,孕妇常常伴有牙痛、牙出血、口臭等表现。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孕妇必须比平时更加注意口腔的护理与保健。
应对策略
①每天早晚必须各刷一次牙。
②餐后及时用漱口水漱口。
③刷牙时,可根据自己的请况来选择牙膏,龋齿选用含氟或含锶的牙膏:龋齿出血、水肿者,宜选用会消炎止血的药物牙膏;若是由于吃酸性零食过多而引起牙齿过敏,可以嚼含川椒粒,或选用脱敏牙膏。
④孕期经常去口腔科进行检查,彻底洗牙。
⑤牙龈出血,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口腔溃疡服用维生素B。
⑥需要拔牙时,时间一定选择在怀孕期3个月后、7个月前的时间进行。
牙龈出血的高发人群
①换牙期的儿童。
②青春期的少年。
③妊娠期的女性。
④患某些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中老年人。
⑤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口腔护理不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