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又称为维生素C缺乏症,是一种长期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营养障碍性皮肤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毛囊角化、牙龈炎及出血等;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早在17-18世纪人们就已经发现可以利用新鲜蔬菜、柑桔及柠檬等防治。
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及婴幼儿喂养不当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联结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下及粘膜下出血。
古代典籍中对坏血病较为明确的描述,是在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记录中。在十五世纪末,坏血病也是许多航海员长期卧床的原因。年,苏格兰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发现此病与饮食有关,并在英格兰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进一步引证下,发现饮用橘子汁、柠檬汁后,可治疗和预防坏血病。
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到倦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淤点、淤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处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坏血病的治疗原则是食疗、对症治疗、系统疗法及局部疗法相结合,及时补充维生素C,纠正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现象。
食疗是治疗坏血病的最好方法,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丧失。
最简单经济实用的食疗方是糖拌西红柿,取西红柿~克,切成片,加入白糖适量,拌匀即可。
有牙龈炎的病例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自能愈合。
成人维生素C的供给量约为每天30毫克,孕妇、哺乳、手术和创伤者应根据医嘱适当增加;必要时可每天补充维生素C片,每次0.1克,每天3次。
有毛囊角化及皮下出血的病例首选维E霜或龙素霜,外用,每日2次;也可选用其他润肤霜或弱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
在预防方面,要合理烹调,不宜过度煮沸,以免造成大量维生素C被破坏;维生素C为水溶性的,要养成喝菜汤的习惯;要多吃蔬菜及水果。人工喂养婴幼儿应添加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后、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均应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摄入量。
得了坏血病搞不定者,可到何成雄主任医师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