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维生素C与生化检验的故事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作为辅助用药应用广泛,常常给予大剂量的静脉滴注。临床生化项目检测均使用体液,体液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存在的内源和外源性物质都可能干扰对一些物质的准确测定。若维生素C存在于样品(血液、尿液)中,它可能影响分析物的浓度或者活性,从而改变待测项目检测结果的正确度。以下例举维生素C在生化检验中造成的几种常见干扰:

1、通过改变反应混合物的理化条件对检测进行干扰。维生素C会使反应液PH值降低,从而干扰Jaffe反应,使肌酐测定值偏高。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酶偶联Trinder反应造成影响。维生素C可将Trinder反应的中间产物H2O2和终产物红色的苯醌亚胺还原,使反应液颜色减弱,从而导致吸光度下降,对检测结果带来明显的负干扰。尿酸、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项目的检测一般采用酶偶联Trinder反应检测原理,因此,若样本中维生素C含量较多,容易导致这些项目测定结果偏低。

3、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能存在于尿液标本中,可与供氢体争夺H2O2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生态的氧,从而导致尿糖检测偏低;使用重氮法原理检测尿胆红素时,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抑制胆红素与重氮盐的重氮反应,导致结果偏低;同时,维生素C可抑制硝酸盐的重氮反应使尿亚硝酸盐检测偏低、也可以竞争性的夺取试带中的过氧化物的氧,使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

针对维生素C对临床生化检验部分项目检测造成干扰的情况,临床检验科、体外诊断试剂厂家目前已通过更换项目检测方法(如葡萄糖采用HK法);进行方法学改良(如试剂中加入维生素C氧化酶等)等,可以有效控制维生素C临床治疗剂量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尿液项目的干扰,有专家认为,一次性口服维生素Cmg应在3h后留尿送检,静滴维生素C应在5h后留尿送检。可见,日常工作中需重视维生素C对某些检测项目的干扰,理解其原理并且有效的避免干扰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迈克生物技术部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银川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aah.com/zlfa/1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