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普声明
本文摘取的文献内容均为营养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学习。
相关内容不代表产品功效,请消费者理性购买。
刺梨又名文先果、送春归,系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广泛分布于温暖带及亚热带地区,为药食兼用植物列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版),少数民族用药材,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省份。
其中贵州的刺梨品种最多,是一种贮藏量较大的经济植物资源。[1]
历史上,刺梨经常被用来酿酒。吴嵩梁曾在《还任黔西》中写“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
贝青乔在《苗俗记》中说,“刺梨一名送春归……味甘微酸,酿酒极香。”
《布依族简史》记载,“花溪刺梨糯米酒,驰名中外,它是清咸丰同治年间,青岩附近的龙井寨、关口寨的布依族首先创造的。”
可见,用刺梨造的酒,很受古人的欢迎。
此外,刺梨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古代民间会将刺梨的果实、根入药,用于消食、止泻、解暑。
《宦游笔记》中记载,“刺梨形如棠梨,多芒刺不可触,它味甘而酸涩,渍其汁同蜜煎之,可作膏,正不减于楂梨也。”《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词典》对该品种亦有记载。[2]
刺梨作为民族用药材,也被列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版)中,在贵州还流传着“刺梨上市,太医无事”的传说。[3]
现代研究表明,刺梨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酚、黄酮、有机酸、多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因此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伤津、心烦口渴、小便短赤、饮食积滞、少食腹泻、咽喉肿痛、脾胃虚弱、醉酒、颜面黑斑等症。[3]
尤其是在富含维生素C方面,早在上世纪40年代罗登义等就发现刺梨富含维生素C,其含量居各类水果之冠,每g果肉中含维生素C~mg,比苹果高倍,比柑橘高倍,比猕猴桃高9倍,被誉为水果中的维生素C大王,刺梨还富含SOD、糖类物质、胡萝卜素、蛋白质、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4]
因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皮肤粗糙、暴躁易怒、食欲不振、困乏疲倦等健康问题人群可以适当买些刺梨或者刺梨类食品来补充维生素C。
参考文献
[1]代甜甜,杨小生.刺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37():93-97.
[2]张春妮,周毓,汪俊军.刺梨药理研究的新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18(11):-.
[3]胡斯杰,佟长青,郑鲁平,等.刺梨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性味归经[J].农产品加工(上),,():48-50.
[4]董李娜,潘苏华.刺梨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78-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