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年轻人的骨头


提起骨质疏松,大家脑海里浮想起来的可能大多是弯腰驼背、老态龙钟的老年人。

的确,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主要人群。这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目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患病率高达51.6%[2]。

但是,你知道吗?不少中青年人群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我国低骨量人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人数众多,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高达32.9%[2]。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2]。这部分人群,因为对骨质疏松不了解、不重视、不在乎,直到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后,才发现是得了骨质疏松。此时,已经延误了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青年人群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在回答这个疑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骨骼的代谢过程。

骨骼的代谢

在骨代谢的过程,成骨细胞,主要负责骨骼的合成,它能够将骨骼需要的各种无机盐钙化,形成新的骨骼;相对应的,破骨细胞则主要负责骨骼的分解。通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骨骼才得以持续更新[3]。

一般来说,成年前骨骼不断构建、塑形和重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正平衡会使骨量增加,并达到峰值;成年期骨重建平衡,维持骨量;此后,随着年龄增加,骨形成和骨吸收呈负平衡,骨重建失衡,就会引发骨丢失[4],导致骨量减少以及我们熟知的骨质疏松。这意味着,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骨量积累水平越差,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可能就越早,症状与程度也可能更加严重。

那中青年存在哪些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营养调查显示,我国97.2%的居民存在膳食钙摄入不足[5]。每日膳食摄入元素钙仅有mg,还需补充元素钙约~mg/d[1]。钙缺乏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4]。其次,部分人群过量饮酒、高钠饮食、饮用过量的含咖啡因饮料等[1,4]也都是诱发我国中青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加之,「」工作模式在中青年一代中盛行,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待就是一整天,维持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一类人户外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导致了他们通过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获得维生素D的机会也相应减少[5]。而维生素D缺乏正是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1]。长此以往,会造成骨量减少,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1]。

如何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和诊断?

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识别。

如何才能知道患者是不是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呢?

目前,临床上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工具推荐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作为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的初筛工具[1]。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实际年龄超过40岁?

●是否成年后因为轻摔骨折过?

●是否经常跌倒(去年超过一次),或因为身体较虚弱而担心摔倒?

●40岁后的身高是否减少超过3cm以上?

●是否体质量过轻?(或BMI值小于19kg/m2)

●是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连续超过三个月?

●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亢或甲旁亢,I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肠胃疾病或营养不良?

●女士回答:是否在45岁以前就停经?

●女士回答:除了怀孕、绝经或子宫切除外,是否曾停经超过12个月?

●女士回答: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又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男性回答:是否出现过阳痿、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引用超过两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一斤,葡萄酒三两或烈性酒一两)

●目前习惯吸烟或曾经吸烟?

●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包括做家务,走路,跑步等)

●是否不能食用乳制品,又没有服用钙片?

●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少于10分钟,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上述问题中,其中任一问题回答为「是」,即为阳性,提示存在骨质疏松风险,建议及时就医进行骨密度检查。

而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是WHO推荐的进行风险预测的工具。具有1个或多个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危险因素,未发生骨折且低骨量者(-2.5t值≤-1.0),可通过FRAX计算患者未来10年发生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对于FRAX评估阈值为骨折高风险者,建议进行骨密度测量,并考虑给予治疗[1]。

目前,由于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质疏松症筛查能力,提升居民骨密度的检测率,是实现疾病早期防治的关键。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1]。

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法(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1]。分类标准详见表2。

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骨密度的分类标准[1]

但对于尚未普及DXA医院,X线平片仍不失为一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骨量丢失30%时,X线片才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征象[1]。

同时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符合以下两条之一者,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1]:

①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

②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2.5t值-1.0),合并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为了避免过早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我们在骨量储备最佳的时候就应该行动起来,在骨量下降初期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因此,对于中青年人群,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均衡膳食,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结构。成人每日元素钙的推荐摄入量为mg,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并每天摄入牛奶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也可以多吃绿叶菜和豆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此外,还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aah.com/yhyf/12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