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健
提个醒|想要长寿,与四“乐”相伴!
生活圈|提高抵抗力就要多吃维生素?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首次以慢性疾病患者的情绪管理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公开科普讲座。他告诉大家,人的自然寿命本应至少有岁,然而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第一杀手”,而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如何保持良好心境?钟院士在讲座上分享了自己的秘诀。
人的自然寿命至少在岁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年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6.1岁(男性74.6岁、女性77.6岁),排名全球53。“以前觉得五六十岁的人已经很老,现在在我看来,五六十岁的人,有经验、有能力、协调能力好,是很好的阶段。现在,我们‘80后’都还没觉得老。”钟南山开玩笑道,自己现在才“28岁”。实际上,他刚刚过完82周岁生日呢!
不过,假如没有疾病、意外,人的寿命应该是多少?钟南山说,根据生长期、性成熟期、细胞分裂指数三个不同方法推算,人的自然寿命都至少应该在岁以上!
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那么,什么病对身体健康危害最大呢?钟南山表示,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中国为例,目前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算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恶性肿瘤死亡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58%上升到22%;糖尿病发病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1%上升到目前的10%;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十年间增长67%。
虽然姓“慢”,却是第一大杀手: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
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但是,仅仅身体健康还算不上健康。“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钟南山举例:“有时候病人等了两小时见到我,我还没开药,他就觉得好多了,正是因为他心理感受到有人关心、关爱他。”
钟南山表示,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和情绪密不可分。紧张、忧虑、烦躁、恐慌、贪求、妒忌、憎恨等情绪,刺激大脑皮层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到下丘脑,经过一系列大脑信号传导,促进肾上腺分泌出皮质类固醇和肾上腺素,长时间思想受刺激,可以导致血压、胆固醇增高,免疫功能、性欲下降,以及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院士告诉你:做人要有四个“乐”那么,怎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呢?讲座上,钟南山为在场听众们熬了一碗营养十足的“院士鸡汤”。
钟南山介绍,外国曾有一项研究,对名40岁~90岁的受试者按照“有明确生活目标”“无明确生活目标”“不确定”三组分类。追踪7年发现,第二组人群的病死或自杀率,比第一组高出一倍。所以生活得有追求。
除此之外,钟南山表示还需要有四“乐”相伴:“癌症、高血压、糖尿病,最怕一个字——笑。”唐朝名医孙思邈所说的“长乐寿自高”有其道理,心情愉快产生“快乐激素”脑内肽,具有抗炎、止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01
知足常乐
做人要有执著的追求,但不要苛求。知足常乐,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02
自得其乐
癌症、高血压、糖尿病最怕这一个字——笑。
03
助人为乐
“当你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时,你也会感觉到快乐。比如我们ICU医生全力以赴、日夜抢救病人后,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他们眼圈都黑黑的,但是眼睛是放着光的,我就知道,这个病人活了。”
04
苦中求乐
“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提高抵抗力就要多吃维生素?
秋冬交替的季节,天气干燥寒冷,不少人患上了感冒。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总想多给些营养补品,在众多的营养剂中又尤以维生素为多。各种各样的广告对维生素类药物和保健品的宣传比比皆是,给人们植入了维生素多多益善的观念。
维生素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确实,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是人体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之一,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化合物,虽然它们每天的需要量仅以毫克或微克计算,却在现代饮食营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缺哪种维生素,人体都会出现相应的生理改变、不适,甚至诱发疾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一般从食物中获取即可满足,如果没有缺乏是不需要补充的,如服用不当,不但无益,更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另外,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还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浓度。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存于脂肪内,通过胆汁缓慢排出,所以摄入过量可引起蓄积中毒。
水溶性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胆碱、维生素C等,也不宜超量服用。
1
维生素A超量摄入,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呕吐、腹泻等;慢性中毒则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瘙痒、疲劳、无力、女性月经过多等。
2
维生素B6超量服用在毫克以上,将会产生药物依赖,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等。
3
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D,可致高钙血症,引起厌食、呕吐、蛋白尿、血尿等,严重的可致肾衰竭。
4
维生素E如果长期服用且每日量达~毫克,可引起视力模糊、乳腺肿大、头痛、头晕、恶心、胃痉挛、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长期服用每日量超过毫克,将改变内分泌代谢情况,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或加重心绞痛,甚至可致乳腺癌。
5
维生素C大剂量服用(每天超过2克)可能引起腹泻、胃胀,也能增加草酸盐的水平,引起肾结石,因此有肾功能不好或有肾结石病史的人也应避免大剂量服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后一旦停用,可能出现反弹的维生素C缺乏症。
建议:多从天然食物中补充获取维生素C的途径主要有下列几种:
1
日常饮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樱桃、番石榴、鲜枣、柿子、猕猴桃、草莓、木瓜、柑橘类水果等,以及绝大多数的绿叶蔬菜、西红柿、辣椒、青花菜、芥蓝菜花等,均富含天然维生素C。医生建议,吃天然、应季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来补充维生素C是最佳选择,均衡饮食的正常人不需要额外补充。
2
医用维生素C是药物,有药“准”字号的批准文号,是化学合成品,价格低廉,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生物活性较低,成分单一,帮助机体抗氧化能力较差。如果身体明显缺乏维生素C或有治病需要,服用医用维生素C片是必要的。
3
保健品维生素C片(口含片、咀嚼片、泡腾片)属于保健食品,是“健”字号的生产文号,如果是用从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C作为生产原料生产的,一般无毒性,生物活性较高,易吸收食用,通常还含有其他植物营养素,抗氧化能力更强。但有的保健品为了提高其作用和疗效,在维生素C保健食品中掺进医用维生素C,价格却不低,需要消费者认真甄别。
来源:央视网、新华网
本期编辑:季永春
往期回顾▲用吹风机吹鼻子可治疗鼻炎?这些网传“妙招”并不妙!
▲医生发朋友圈提醒:心梗盯上年轻人!有这些症状要警惕!
▲孩子因精神差被家长带去蒸桑拿,后果很严重……
▲柿子会变成石头?真的!吃柿子要注意这些……
指导单位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协办单位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承办单位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节目视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