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正常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但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能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许多是构成辅酶(或辅基)的基本成分,如TPP含维生素B1,FMN和FAD含维生素B2,NAD+和NADP+含维生素PP,CoA含泛酸,磷酸吡哆醛含维生素B6,叶酸含维生素B12,都与一碳单位代谢密切相关。。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适量摄取维生素可以保持身体强壮健康;过量摄取维生素却会导致中毒。
维生素是以发现的先后,在“维生素”之后加上A、B、C、D等来命名。它的发现是19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年,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年卡西米尔·冯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
它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其中,B族维生素包括VitB1、B2、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硫辛酸及B12等。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与生殖医学关系密切。而水溶性维生素中除维生素C外,它们都参与特定辅酶的构成,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在代谢过程中起作用,如TPP含维生素B1,FMN和FAD含维生B2,NAD+和NADP+含维生素PP;CoA含泛酸;叶酸含维生素B12,都与一碳单位代谢密切相关。现具体说明几种维生素的特点与作用。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而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是指维生素A1。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摄入人体消化器官后,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保护视力,请吃胡萝卜”。
维生素B是一个大家族。与护肤密切相关的B族维生素包括B1、B2、B3、B5、B6和H等。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轻皮肤炎症反应,有防治脂溢性皮炎、湿疹、增进皮肤健康之功效。主要来源于谷物、鲜蔬菜、水果、牛乳、蛋黄、瘦肉、肝、酵母、糠麸、花生等。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血红蛋白的合成及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能帮助皮肤抵抗日光的损害,促进细胞再生。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皮肤对日光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日光性皮炎,被日光晒久了,脸部发红发痒,在鼻子周围有粉状物出现。主要来源于蛋黄、牛乳、酵母、绿叶蔬菜、米糠、胚芽、动物肝脏与肾脏、胡萝卜、酿造酵母、鱼、橘子、柑、橙等。维生素B3又称为烟酸,可以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形成,防止皮肤粗糙。有利于受伤害的细胞或皮肤复原。对维持正常组织,尤其是皮肤、消化道、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B6与皮肤健康有密切关系,是很多酶和辅助酶分子结构的一部分。促进氨基酸的代谢以保持皮肤健康,可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及透明质酸酶活性,降低变态反应、炎症反应,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可用于防治皮肤粗糙、粉刺、日光晒伤、止痒和阳光晒黑,也可用于防治脂溢性皮肤炎症、一般性痤疮、干性脂溢性皮炎湿疹和落屑性皮肤变化。主要来源于肝、蛋黄、谷物、胚芽、豆类、牛乳、鱼类、肉类、蔬菜。维生素H又称生物素(biotin),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粗糙,防止毛发脱落、脂溢性皮炎、多晶型的粉刺(痤疮)等。存在于肝、蛋黄、奶、酵母等食物中。
维生素C(英语:VitaminC,又称L-抗坏血酸)为酸性己糖衍生物,是稀醇式己糖酸内酯。因它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故又称为抗坏血酸。Vit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及绿叶蔬菜中。植物组织中含有VitC氧化酶,能灭活VitC。干菜中几乎不含VitC,但种子一发芽就可以合成VitC。参与体内的羟化作用,如胶元的合成。维生素C缺乏可造成胶原蛋白合成障碍,细胞间隙增大,影响结缔组织的坚韧性,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牙齿容易松动,骨骼脆弱易折断,创伤时伤口不易愈合。这就是典型的坏血病的症状。它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VitC能起使体内的巯基维持在还原状态,保护巯基酶。VitC能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成还原型GSH,GSH可以保护细胞膜。同时,VitC具有解毒作用;进抗体的生成;促进造血作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作用;VitC能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恢复其运输氧气的能力;VitC可以保护VitA和VitE免遭氧化等功能。总之,维生素C虽不参与特定辅酶的合成,但它的作用不容小觑。
维生素D(vitamin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
经过上述的简单介绍,可以发现,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
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
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湖北白癜风医院长春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