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PK应季:
营养、味道差几何?
反季蔬菜有形无味?与夏季大田蔬菜相比,冬季温室蔬菜的叶绿素、维生素C、总糖、钙、镁、钾等矿物元素含量的确会略逊一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在水、种籽、土壤状况、肥料、农药等施用情况均一致的条件下,蔬菜的生长和营养合成还受到太阳光照、温度、湿度、空气中CO2及其它空气成分等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光线不足会使蔬菜的光合作用减弱,从而会影响营养成分的合成。而反季节蔬菜的风味不如应季蔬菜的好,这也并非不可能。因为影响蔬菜风味物质的因素很多,除了蔬菜的品种(遗传),还有采前的光照、温度、施肥、采收成熟度等,以及采后的低温储藏、气调储藏等。比如,当番茄的成熟温度升高到20℃,而贮藏温度低于10℃条件下,对芳香物质的合成有利,而在成熟时期如果温度低于10℃,芳香物质的形成就会锐减。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农残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虽然人们总将农药与化学污染联系在一起,担心它们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可是,农药的用途很清楚,它们出现的本意是造福人类。如果谈及化肥、农药、土壤以及空气因素对蔬菜安全性的影响,其实无论是应季还是反季蔬菜都存在这些问题。尽管农药残留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农药也是农业生产的成本之一,从控制成本和管理的角度来讲,菜农能少用则一定会少用;另外,国家对农药的经营使用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就明确规定,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据第49条)。 只要科学、规范地使用农药,农药残留就不会、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反季蔬菜,吃or不吃?当然吃!所谓的反季蔬菜也总比窖藏时间较长的大白菜、腌制的腌菜、干制的干菜营养更丰富啊!在没有这么丰富的“反季节蔬菜”的时候,人们享受不到这么多种多样的天然食物,健康状况也不尽人意——冬春季节,人们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营养素供应普遍不足,烂嘴角、夜盲症、坏血病这些维生素缺乏症,都时有发生。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越大,患癌症、心脏病、肥胖等疾病的风险就越小。未曾见过反季节蔬菜和大棚蔬菜会改变这个结果的报道。权衡风险和收益是选择盯住反季节蔬菜的“短板”不放,宁可不吃;还是选择充分利用它的便利和益处,保证日常膳食的蔬菜摄入量呢?——无论哪个季节,多吃蔬菜水果,才是有益于健康的明智之举。吃所谓反季蔬菜,也比吃不够蔬菜好太多。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