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不是老年人的ldquo专利


怎样花较少的钱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39825.html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等。

骨质疏松年轻人会不会得?

骨质疏松症常被人认为是老年人的病,年轻人不会得,其实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多发。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长期卧床等,这类骨质疏松就可能会发生在各年龄阶层人群。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等等。

老年人、绝经女性、低体重者、性激素低下者、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者、体力活动减少者、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的人等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而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或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如何防治?

一、什么样的人群需要干预

1、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2、已经发生过椎体和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

3、骨量减少但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

二、如何进行干预

1、生活干预

补充钙剂牛奶、虾皮、豆制品等均含有丰富的钙质。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mg。

维生素D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IU(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IU(15μg)/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IU/d。

2、药物治疗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抑制骨流失)、骨形成促进剂(促骨形成)、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就是骨吸收抑制剂,可以抑制骨钙流失,提高骨密度,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以及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降钙素能够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但此药长期使用,会耐受,使作用减退,建议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

双磷酸盐类药物男性或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可使用,临床使用广泛。分为口服周制剂(每周服用一次)和静点年制剂(一年静点一次),此类药物药效维持时间长,长期使用后即使短期内不再使用它,它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仍然存在。

绝经激素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绝经早期开始用(60岁以前或绝经不到10年)受益更大。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使用前及使用后需定期进行(每年)安全性评估,特别是乳腺和子宫。

骨形成促进剂及其他机制类药物骨形成促进剂的代表药物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推荐疗程不超过2年,停药后应序贯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持续降低骨折风险。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以改善症状为主,可根据病情联合使用3、手术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脊柱椎体骨折的患者,椎体压缩明显、椎体高度丢失大于1/3、多段骨折、疼痛明显者,可以考虑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微创手术治疗。

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可达到减轻疼痛、稳定脊椎、恢复脊椎生理曲度和早期活动的目的。

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防止跌倒

居住环境应光线充足,地面干燥,避免障碍物;外出活动可使用各种保护工具。

饮食适量

拒绝暴饮暴食,均衡营养,适量食用如海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蔬菜坚果等富含钙质的食品。

避免药物滥用

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适当运动

不仅可以预防骨量丢失,还可以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减少跌倒风险。

适当日照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动功能。另外,阳光还能促进活性维生素D生成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等等。

专家出诊一览表

疼痛科门诊:山大二院门诊楼2楼内科门诊一

疼痛科病房:山大二院崇仁楼(6号楼)14层

门诊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

贾明睿主任门诊:每周一、二、四、五上午

李赞华教授门诊:每周三和周日全天及周一、二、四、六下午

每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由我科富有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轮值

疼痛科咨询、

医院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想了解更多疼痛科相关知识和咨询请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aah.com/yhyf/11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