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你知道要检查哪些项目吗


肝脏功能检查

肝脏功能

糖、脂类、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功能

核酸代谢;酶、糖、脂类、蛋白凝血因子的合成

胆色素代谢;激素的灭活、排泄

对各种物质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解毒

维生素的代谢等。

胆汁的分泌、排泄、代谢作用

生物转化功能

分泌排泄作用

检测指标

1、蛋白质代谢检查

2、血脂测定

3、胆红素代谢检查

4、胆汁酸代谢检查

5、各种酶学检查

6、AFP测定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1、血清总蛋白、A/G比值测定

原理:蛋白质是一类亲水胶体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erumtoyalprotein,STP)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albuminA)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检测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参考值:

T:60-80g/L

A:40-55g/L

G:20-30g/L

A/G:1.5-2.5:1

临床意义:

⑴、血浆胶渗压的75%由白蛋白维持。

⑵、检测血清蛋白可反应出慢性肝损害,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①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

②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A下降。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③肝外疾病亦可导致A下降,如肾炎(肾综)、营养不良(TP、A均下降)。——丢失过多。

④球蛋白上升:慢性肝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增高:血清水分减少,如急性失水。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降低:①肝细胞损害②营养不良③蛋白丢失过多④消耗增加⑤血清水分增加

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增高:①慢性肝脏疾病②M蛋白血症③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慢性炎症和慢性感染

血清球蛋白浓度减低:主要因合成减少,见于:①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②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先天性γ低球蛋白血症。

A/G倒置: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2、血清蛋白电泳

原理:在碱性环境中,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移动,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等电点及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电泳后产生5个区带。

参考值:

清蛋白0.62-0.71

α1球蛋白0.03-0.04

β球蛋白0.07-0.11

γ球蛋白0.09-0.18

3、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原理: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比清蛋白小,在电泳图谱上位于清蛋白前方可看到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

临床意义:

①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并且能运输维生素A。

②前白蛋白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约2天,故能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应干细胞损害。

③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及肝胆系统疾病。

④增高见于Hodgkin病。

4、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反映血浆因子II、V、VII、X含量,用于判断肝病预后。(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5、血氨测定

原理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肝脏将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

参考值:

谷氨酸脱氢酶法11-35umol/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系统分流。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

参考值:

总胆固醇2.0-6.0mmol/L

胆固醇酯2.34-3.38mmol/L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3:1

临床意义:

⑴、肝实质病变总胆固醇下降,主要是胆固醇酯下降。

⑵、胆汁淤积,(无肝损害时)总胆固醇上升,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比值降低

(3)、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胆汁淤积时增高

胆红素代谢检查名称别名色泽溶解度肾滤定型试验间胆非结合胆红素

黄色

脂溶性不能

间接反应

直胆结合胆红素更黄水溶性

直接反应

黄疸发生的机制

(1)胆红素生成过多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3)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人血而引起黄疸。

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参考值:

STB3.4-17.1umol/L

SDB0-6.8umol/L

临床意义:

⑴、判断有无黄疸及其程度

隐性黄疸17.1-34.2umol/L

轻度黄疸34.2-umol/L

中度黄疸-umol/L.重度黄疸umol/L

⑵、判断黄疸类型:

溶血性:一般85.5umol/L

肝细胞性:17.01-umol/L

阻塞性:-umol/L(完全性).-umol/L(不完全性)

SDB/STB

正常人0.2-0.4

溶血性黄疸0.2

肝细胞性黄疸0.2-.5

阻塞性黄疸0.5

尿胆红素原理:

肝细胞病变或胆道阻塞时SDB升高(34μmol),尿胆红素阳性。

方法:

浓硝酸法:尿液+硝酸液变成绿色

碘液法:碘液+尿液变成紫红色

正常为阴性。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

尿胆原+二氨基苯甲醛

(酸性溶液作用变成樱桃红色化合物。)

方法:尿液+二氨基苯甲醛(2-3滴)呈樱桃红色

正常: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增多:肝细胞受损;大量溶血

减少:胆道梗阻

胆胆汁酸代谢检查

原理: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随胆汁分泌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因此,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功能,并与胆道排泄功能有关。

参考值总胆汁酸0-10umol/L

临床意义:增多:肝细胞受损、胆道梗阻、门脉分流

摄取、排泄功能检查

靛氰绿滞留率试验(ICG)

ICG增加肝功能损害胆道阻塞

先天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利多卡因试验乙基甘氨酰二甲苯(MEGX).肝功能损害时,肝脏对利多卡因摄取率降低

肝移植时选择供肝的依据,并用于预测肝移植后.移

植肝存活状况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⑴、反应肝实质损害的酶:ASTALTLDH

⑵、反应胆汁淤滞的酶:ALPGGT

⑶、反应肝实质纤维化的酶:MAO

⑷、反应肝合成功能的酶:胆碱酯酶

⑸、协助诊断肝癌的酶:AFPGGT

转氨酶:

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原理:α-氨基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变成α-酮酸,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是促使氨基酸转换的重要物质。

参考值:

ALT:    10-40u/L

AST:    10-40u/L

ALT/AST   ≤1

(1):ALT升高临床意义:

A:急性肝炎,活动性肝损害,高峰时可过正常的数十倍,如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表明病变活动或慢性倾向。

B:慢性病毒性肝炎

C:非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药物性等)

D:肝硬化

E:肝内、外胆汁淤积

F:急性心肌梗塞及其他骨骼肌疾病,胰腺炎等

(2):ALT/AST比值

正常人≤1肝炎早期,轻型肝炎,慢活肝1

急性酒精性肝炎1

肝硬化1

肝癌1

(3):胆-酶分离

指随着肝损害加重,黄疸进行性加深,而转氨酶反而趋向正常的现象,见于重症的肝坏死,提示预后不良。

碱性磷酸酶(ALP)

原理:

血清中的ALP是一组同功酶,主要来源于肝、骨、肠、胎盘等,由胆道排泄。如产生增加或排泄受阻,则血清中ALP升高。

参考值:

成人40-u/L(磷酸对硝基苯酚速率法)。

儿童-u/L

临床意义:

A:增高: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肝实质受损,阻塞性黄疸升高肝细胞黄疸升高

B:黄疸的鉴别诊断:

胆汁淤积性黄疸:ALP,STB↑↑↑,ALT↑

肝内局限性阻塞:ALP↑↑↑,ALT-/↑,STB-

肝细胞性黄疸:ALT↑↑↑,STB↑↑,ALP-/↑

C: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骨折愈合期。

D:营养不良、严重贫血、重金属中毒、胃十二指肠损伤,结肠溃疡等。

E:生理情况下: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

ALP减少见于呆小症、ALP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

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

ALP1:细胞膜组分和ALP2的复合物。

ALP2:肝型

ALP3:骨型

ALP4:胎盘型

ALP5:小肠型

ALP6:IgG和ALP2的复合物

临床意义:

1、胆汁淤积性黄疸,尤其是癌性梗阻时,%出现ALP1,ALP1ALP2。

2、急性肝炎时,ALP2明显增加,ALP1轻度增加,且ALP1ALP2。

3、8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ALP5明显增加,可达总ALP40%以上。但不出现ALP1。

γ-谷氨酸转移酶(GGT)

体内分布广泛,主要来自于肝、胰、肾。在肝脏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毛细胆管内皮中,部分经胆汁排出。

参考值:

正常   50u/L

临床意义:

A:肝癌时升高u/L原因:胆汁淤积,诱发正常肝细胞产生GGT,肝癌细胞亦可产生。

B:阻塞性黄疸时升高与阻塞程度呈正比,但无助于肝内外阻塞的鉴别。

C:肝炎、肝硬化活动期非活动期;失代偿期代偿期。

D:酒精性肝病大于正常的1.5-3倍,阳性率高于转氨酶和ALP

谷氨酸脱氢酶测定(GLDH)

原理:GLDH主要分布在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其活性测定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临床意义

肝细胞坏死(卤烷、酒精中毒)明显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明显

急性肝炎时不如ALT升高明显

肝癌、阻塞性黄疸变化不大

5‘-核苷酸酶(5’-NT)

与ALP类似,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或

浸润性病变时升高,骨病时正常。

胆碱酯酶(ChE)

活性降低有机磷中毒肝实质损伤

血清铜测定

增高

肝胆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其他感染、贫血、甲亢、妊娠

降低

肝豆状核变性、肾病综合征、烧伤、营养不良

铁/铜比值1肝细胞性黄疸

铁/铜比值1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脏纤维化相关标志物检测

(一)单胺氧化酶(MAO)

肝脏病变肝硬化、肝癌肝外疾病

(二)脯氨酸羟化酶测定(PH)

肝脏纤维化的诊断

肝脏病变随访及预后诊断

(三)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IIP)

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肝炎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

(四)IV型胶原(CIV)及分解片段

血清CIV在轻型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和肝纤维化血清水平依次递增

CIV合成增多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表现之一

(五)其他

层粘连蛋白(LN)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透明质酸(HA)用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

鉴别肝硬化及预测肝病预后等有一定意义。

肝癌的生物化学指标检测

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原理:甲种胎儿球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原来已经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血中的AFP含量明显增高。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增高,μg/L,约有1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为阴性。

2)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时,血AFP可增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可有不同程度增高(20-μg/L)

4)妊娠。μg/L

α-L岩藻糖苷酶(AFU)

岩藻糖苷蓄积病的诊断AFU降低

肝细胞癌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选择原则

1、健康体查时:ALT、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蛋白电泳及A/G比值测定

2、无黄疸性肝炎:急性查ALT,前清蛋白、胆汁酸、尿胆原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慢性加查AST、ALP、GGT、血清蛋白总量、A/G、血清蛋白电泳。

3、黄疸:查STB、CB、尿胆原与尿胆红素、ALP、GGT、LP-X、胆汁酸

4、原发性肝癌:一般肝功能加AFP、GGT、ALP及同工酶

5、肝纤维化或肝硬化:ALT、AST、STB、A/G、蛋白电泳、MAO等

6、疗效判断及病情随访:急性:ALT、AST、STB、CB、尿双胆;慢性观察ALT、AST、STB、CB、P

T、血清总蛋白、A/G比值及蛋白电泳。

千疾斩∣一个满载梦想的平台长按,识别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aah.com/jbsl/3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