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一般包括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分别由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和叶酸缺乏引起。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约占90%。
妊娠期母体血容量和血红蛋白增加,由于血红蛋白的增加远低于血容量的增加,出现血红蛋白相对性稀释,而发生生理性贫血。孕期贫血的判定标准为血红蛋白<g/L。此外,孕妇对铁的需要量因血红蛋白合成增加及孕期为婴儿储备铁的需要而大大增加。轻度贫血对怀孕、分娩没有很大影响;但严重贫血,则会使体质虚弱而引起临产时子宫收缩无力、滞产。由于贫血较重,即使生产过程中出血并不多,也易引起虚脱、甚至休克。如果伴有贫血性心脏病,则在增加腹压时,可诱发心力衰竭。由于母体贫血,对胎儿供氧不足,常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并易发生早产或死产。所以应该重视贫血的早期预防和发生贫血后的营养治疗。
1.孕期铁缺乏
(1)铁的需要及铁营养状况:女性因特殊生理原因(月经)失血,缺铁引起的贫血较多见,因此较多妇女在开始妊娠时体内铁的贮存已有不足,孕期平均每日需储铁约3.75mg,早期需要较少,晚期需要增多。妊娠期因铁需要量增加,孕妇对铁的吸收率也相应增加,孕中期约25%,孕晚期可达30%。在妊娠晚期孕妇铁需要量增加约10~15mg/d,如超过日常铁摄入量和机体吸收所能增加的量,机体需动用铁的贮备,形成负铁平衡。
(2)铁的食物来源及影响吸收的因素:食物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是猪肝、猪血及动物性食物所含的铁吸收率高,一般可达20%~30%,而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它主要以Fe(OH)3络合物的形式存在,需在十二指肠还原成二价铁离子后才可能被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果糖等可促进非血红素还原成二价铁,并与之结合生成可溶解性螯合物,使铁在高pH条件下也能呈溶解状态,有利于铁的吸收。粮谷类、蔬菜及蛋类食品中存在的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卵黄高磷蛋白等,可与非血红素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妨碍铁的吸收。我国膳食中铁来源主要为植物性食物,由此造成孕妇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发。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膳食铁的摄入量由非孕期的每日18mg提高至28mg。
2.孕期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和膳食要点:孕妇通过重新调整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即可有效地防和纠正贫血,措施如下:
(1)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量:增加禽鱼肉、肝脏、动物血等食物摄入。值得注意的是牛奶是贫铁食物,并不是补铁的良好食物来源。蛋类虽然含铁不算少,但其含有的卵黄高磷蛋白能干扰铁的吸收。
(2)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孕妇要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菜心、花椰菜、青椒、西红柿、橙子、草莓、猕猴桃、鲜枣等。
(3)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量: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物质,摄入量充足可保证红细胞的正常增长。肝脏、肉类、海产品等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2,叶酸在肝脏、酵母、蛋类、豆类中含量丰富。
(4)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动物性食物:鱼、禽、瘦肉等可提供优质蛋白,肉类中还存在“肉类因子”,能促进铁的吸收。
主讲:马纪飞
编辑:王佳珂
编审:邓莹沛医院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业技术人员6人,现开展住院营养支持治疗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
住院部营养支持工作有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宣教,居家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配制室成立于年,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病程制定个体化、合理化营养治疗方案,可配制20余种肠内营养制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营养咨询门诊,成立于年9月,现与产科、生殖中心合作开展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体重管理特色门诊服务;并开展慢性疾病、疾病恢复期、亚健康等人群营养咨询;提供人体成分测量、握力等肌肉储备情况评价、营养素摄入情况评价、血液营养指标评价等综合临床营养评价,制定个体化营养饮食建议及营养素补充建议。
有下列情况,建议您进行营养门诊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厌食,经常感觉身体虚弱、疲惫无力亚健康状态
2.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肾病·、贫血、水肿,癫痫、苯丙尿酮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3.外科术后、肿瘤放化疗期间及康复期营养不良
4.慢性腹泻、便秘
5.备孕,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哺乳期
6.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营养问题
门诊时间:
下午:星期一、三、四、五(14:30-17:30)
上午:星期二(8:00-12:00)
联系
-
联系人:邓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