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和父母说话需要大声喊叫?而且父母有时会答非所问?老人家常常将听不清「诊断」为“耳背”。
长辈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都存在不同程度退化,感官特别是耳朵也都不如以前灵敏。可这真的只是“耳背”吗?今天瑞哥邀请到广西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佘志强医生,给我们说说「听力损失」那些事~
老年听力下降只跟“老”有关?
在发育稳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机能逐步衰退,加上现在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势必会加快这一进程。当然,身体机能的衰退也包括听力。
我们把由于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听力下降叫老年性听力损失。这现象一般指的是在60岁以上出现双耳渐进性、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还可能伴有耳鸣以及言语识别率的下降。
老年性听力损失产生的原因是多样化的,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听力与以下因素有关:
听觉系统的自然老化
噪声接触的逐步积累
遗传因素
老年听力下降背后的隐患
老年人除了表现出听不到部分声音,还表现为听不懂对方的话语。多项调查研究提示,有听力损失的老人,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小辈们沟通的难度增加,会可能导致如下问题:
1
社会交流能力下降:老年人因耳聋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失望悲观、抑郁寡欢。因为听不到还会产生疑虑,长期下去会很容易造成精神疾病,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2
影响睡眠:老年人耳聋常常伴有耳鸣,常为高频声。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可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
易造成老年痴呆:老年人因耳聋与人交谈甚少,久而久之反应迟钝、智力衰退,听功能的废用,可能会加重脑萎缩,最后导致失聪,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阿尔茨海默症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老年人听力下降可以恢复吗?
老年人听力下降能否恢复需要根据整个听力发展的过程来看:
1.听力下降如果是短期内发作
比如一些老年性耳聋伴有耳鸣,甚至有鼻出血的情况要谨慎,需要排除鼻咽部有没有占位性病变;如果是鼻塞或者感冒引起的听力下降,可能是中耳及咽鼓管的疾病引起的,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可以挽回一定的听力。如果是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考虑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药物及针灸等中西结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如果是双耳出现缓慢进行性下降,即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大多数和年龄有关系,属于人体老化的一个部分,是无法通过药物恢复听力的,需要借助辅助聆听装置比如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来帮助聆听,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它带来的一系列的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饮食也能预防和保护听力?
1.饮食营养均衡、清淡饮食,避免过甜、过咸、过油
2.多吃这些食物,有助保护听力
富含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强耳细胞活力,比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鸡蛋等。
富含维生素C与E的食物:有利于提高人体歧化酶,促进氧气利用,改善末梢血流量,保护内耳,比如各种绿色蔬菜。
富含维生素D与钙的食物:帮助增强耳骨,避免耳硬化症,还可净化耳动脉,提高耳功能,比如动物肝脏、脱脂奶等。
富含铁、锌的食物:锌元素的缺乏可能影响耳蜗细胞功能,进而导致老年人听力减退,研究表明,1/3有耳鸣、耳聋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锌元素缺乏。铁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内耳细胞养分供给不足,引起功能受损和听力下降。所以多吃富含铁、锌的食物,可以帮助预防老年人耳聋、耳鸣的发生,比如紫菜、虾皮、杂粮、瘦肉、牛羊肉、芝麻、核桃等。
3.限酒
酒精会刺激人体咽喉部黏膜表面,让人更容易患上鼻炎、咽炎,从而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产生耳堵塞感及耳鸣,导致听力减退。如果长期不愈,还可能引起粘连性中耳炎,此外亦有研究认为,酒精会对神经产生损伤,影响听力。
说在最后的提醒
不能认为“人老耳背”是正常现象,听力损失不仅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更是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听力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就可能“早衰”4年,尽早检查尽早治疗才是关键。
以前总以为「聋」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已经在「变聋」的路上。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而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如果长时间生活在音量特别大或者经常性接触高噪音环境,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造成对感觉细胞和其他结构的永久损害,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而且现在年轻人在夜总会、迪厅和酒吧中常常遇到破坏性的声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同时生活饮食不规律,年轻人也会「未老先聋」。
——佘志强
简单的四点,做好个人防护
减少使用个人音频设备如智能手机、音频播放器的时间,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
调低个人音频设备的音量,建议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尽量远离噪音源头,或者减少停留时间。需要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建议佩戴防护耳塞和耳罩;
定期进行听力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END——
今日指导
佘志强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疑难病,在头颈外科治疗上有独到的造诣。
文稿:佘志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编辑:邓承志
审核:芳 华
分享给你最在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