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尤其是高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骨质疏松症不仅表现在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同时骨骼的微观结构也发生退行性变,骨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病后不仅可导致身高下降、驼背、骨痛等,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致残,增加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并增高死亡风险。
对于骨质疏松症这种有着“沉默杀手”之称的疾病,我们应该注意预防,而其防治的关键在于从日常生活做起。
人从出生到老,骨矿物质含量是不断变化的,由少到多、然后由多逐渐减少的过程。骨量最多的时候大约在35岁左右,40岁后骨量就开始减少了,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的速度也逐渐加快。
如果在这个时期及早树立预防意识,使骨密度峰值达到最高,就能使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推迟,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预防
饮食
骨质疏松的预防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情,更应该从儿童、青少年开始,注意膳食营养搭配要合理。
从儿童阶段就要多食用含钙、磷高且钙磷比例适当的食品。牛奶是饮食钙的最佳来源,其他含钙高的食物有鱼、虾皮、海带、乳制品、鸡蛋、豆类、粗杂粮、芝麻、瓜子和绿叶蔬菜等。新鲜水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可以促进钙的溶解与吸收,有利于钙的利用。
运动
运动是增加骨量的重要因素。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就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把骨峰值提到应有的高度,以减缓老年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成年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保存。
儿童、青少年时期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成年人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宜的锻炼项目包括健步走等。
户外运动时日光照射可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再经肝肾转化后形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坚持每天接受半小时的日光照射可有效地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
生活方式
在青少年及成年时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谨慎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尽量避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这些都有助于保存体内钙质,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防治骨质疏松症:
(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2)适当的进行适合中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3)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4)随着年龄的增大,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此外,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或已明确有骨质疏松或低骨量的中老年人应服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1)钙剂:前文提到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mg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钙摄入可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要注意的是,钙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单纯补钙不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维生素D: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的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此外,补充维生素D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因此降低了跌倒的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与钙剂一样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也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药物
对于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老年人,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及服用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以外,还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由医师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很多种类,较常用的有双磷酸盐类(如阿伦磷酸钠)、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等,如何选择用药建议您咨询专科医生。
为了每个人在晚年拥有一个健康的骨骼,拥有一个没有骨折的未来——
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注意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成年及中老年时期更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