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体内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贫血症,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
病因
a: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以妊娠后三个月最多,早产儿、双胎、多胎、胎儿失血和母体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b: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C: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和青春期的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加较快,1岁时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d: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胃肠炎或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可减少铁的吸收。
e: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a: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劳、无力,不爱活动,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年长儿可诉头晕、黑蒙、耳鸣等。
b: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肝脾肿大越明显。
C:非造血系统表现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少数有异食癖。神经系统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智能多数低于同龄儿。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d: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枯黄易脱落、反甲,常合并感染。
治疗原则
a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适时添加辅食,改变挑食、偏食的习惯。有慢性腹泻者,要积极给予治疗。
b铁剂治疗:对于缺铁性贫血,建议补充铁剂,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加铁剂的吸收。要注意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充储存铁剂。
C输注浓缩红细胞:一般不需要,仅在患儿为重度贫血时可考虑使用。
预防
a: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瘦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
b:婴幼儿食品(谷类制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
C:对早产儿,尤其是非常低体重的早产儿应给予铁剂预防。
供稿:刘亚妮
牟希梅
编辑:刘燕
刘亚妮
审核:王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