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明,正以密码的方式藏匿于茶中


年首场弘益讲坛:王旭烽教授解读矛盾文学奖作品——《茶人三部曲》,上周在弘益圆满落幕。此次昆明之行,王旭烽教授还特地给美友们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并授权弘益茶道美学独家发布。

茶图腾生态密码解读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

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王旭烽

一种文明,在茶中以密码的方式藏匿,这是极有意思的存在。本文的所谓密码,是通过象征而隐喻的形式,具备“口令”功能,借此通过生态之门,呈现生态文明理念,并向世界传递生态消息。“茶图腾”正是茶之故乡中国的生态密码,解读它自然就成为本文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图腾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用来做为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原始族群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图腾”作为学术专有名词,起源于北美印第安阿尔昆琴部落古老语言“totem”的中文翻译,意即“他的族类”。图腾现象大致被学术界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当作祖先,自己族群则为其后代。二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视作亲属,自己族群亦为同类。三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当作保护神。四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视作创世神。

一、什么是茶图腾

将茶视为人类的祖先。

如土家族人被视为巴人后裔,以白虎为图腾,但追根溯源,其最原始古老的图腾,则与女始祖苡禾娘娘有关。这位土家族原始生育神,相传因上山采茶,口渴嚼茶叶后怀孕。三年六个月后,一次生下八子,被丢在深山听天由命,一只白虎日行喂奶。八弟兄长大成人,力大无比,回家孝养母亲,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号称八部大神,一直受族人立庙祭祀。此一传说可印证土家族与茶千丝万缕的联系,之所以顶礼膜拜的正是上山采茶的“苡禾娘娘”,与他们初民的采集生活息息相关,而“吃茶生子”的图腾意识,则充分体现了茶与人之间的因图腾崇拜建立起来的血缘关系。

将茶视为保护神。

如神话传说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是因为茶保护了我们先民的部族领袖,使族群得以发展。在中国南方,汉族旧时还有“踩生人”的风俗,婴儿出生时,第一个来看望产妇的外人,俗称“踩生人”,进屋后主人必用双手端一碗米花糖茶敬客,“踩生人”也须用双手接过茶喝下,民间认为这样能辟邪祈福。这种原始风俗,意味着人一出生就得到茶图腾祖神的保护。

将茶视为传世神

云南德昂族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中记载,在有人类之前,天界有一株茶树,它愿意离开天界到大地上生长。智慧之神考验它,让狂风吹落它一百零一片叶子,单数的茶叶逐渐变成了五十个精悍的小伙子,双数茶叶变成了二十五对半美丽而聪明的姑娘,相互通婚生育了人类。此处的茶置换了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茶由此具备了上帝创造世界的一切神力。茶在这些民族心中,是创世纪之神。

将茶视为同族群人

这一分类进行了茶与人之间的特殊转换,首先将茶拟人化,然后再对这象征茶的人物进行偶像崇拜。中国古代曾有一些人物进入了茶神之列,比如茶神陆羽便被茶行业视为行业神,其偶像瓷器烧制的人物供在家中,被称为陆鸿渐;比如四川蒙山吴理真,被作为传说中西汉最早种植茶树的茶农人物被后世尊为甘露禅师;比如浙江玉山古茶场茶神庙茶神是两晋时的道教人物许逊。作为人类,却以茶的象征,与族群建立甚为亲密的关系。

二、茶图腾的形态

茶图腾的直接形态,就是对古茶树的崇拜

在茶之故乡的故乡古巴蜀一带,成片的大茶树古茶树生长在原始森林,在德宏境内许多德昂族的生活遗址上还生长着数百年及至千年以上的老茶树。还能看到备受族人珍视和保护的上千年百年树龄、被称为“茶王”的老茶树,而这些寨子也以能拥有“茶王”而倍感自豪。他们通过崇拜式的茶礼形态,赋予古茶树神灵之气,反映的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

作为原始宗教的茶图腾崇拜,人们表现出虔诚的狂热和执著追求,同时也伴有持久厚重的信仰、法度与礼仪。比如在通向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人工栽培年的南糯山大茶树山梁上,建有级台阶的石板路,有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祭奠茶王者,一步一叩,直至大茶树前。

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野生至栽培的过渡型千年邦崴大茶树,以及生长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乡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年树龄的巴达原始大茶树,长久以来也均被当地人顶礼膜拜。

茶的药用、食用、饮用

最典型的自然是“神农尝百草茶”的传说,虽然是有关茶的传说中的一种,但历代都是作为茶的源头载人史册的。神农相传为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农业始祖、中华药祖,亦被称为炎帝。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正是奉神农为民族始祖的传统信仰遗韵。据说,神农当年是在鄂西神农架中尝百草的。这片古老的山林远古时代多种原始文化曾在这里交汇融合,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宗教茶图腾的文化遗迹。

比之生嚼之茶更进一步的原始吃茶法,苦聪人惯称“鲜叶竹筒汤”。煎制方法简单:采回鲜叶洗干净放进鲜竹筒,加上水,烈火中煎烤竹筒,水开取出后倒在竹碗里品尝饮用。这处煎饮竹筒茶风靡于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同胞间,诸如傣族的竹筒香茶,德昂族的竹筒酸茶,布朗族的青竹茶,爱尼族的竹筒茶,此外还有边销的竹筒饼茶等等。

以茶婚配

茶与婚俗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缔婚中应用、吸收茶或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旧时男娶女嫁时,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明清的文艺作品中也有反映,如《红楼梦》第25回,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

茶在中国古代婚礼中被作为重要的彩礼,以往中国农村习俗,往往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等,俗称“女子受聘”。婚姻茶俗可以细分为这样两块步骤。

什么是订婚茶

订婚也叫订亲、定亲、送定、小聘、送酒和过茶等等。旧时订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仪式,清人福格《听雨丛谈》载说:“念婚礼行聘,以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可见这是很普遍而且是很严肃的仪礼。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旧时问姑娘是否订婚?也称是否“受茶”。浙江西部地区把说亲叫“走媒”,媒人说合,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招待,俗称“食茶”,嘉兴一带,由媒人将男方的礼品送往女方,女方受礼,称“受茶”,就不可再另许他人。

湖北黄陂、孝感一带的“行茶”很有特点,当男家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时,在备办的种样礼品中,除果味而外,必须有茶和盐。因茶产于山,盐出于海,故名之曰“山茗海沙”,谐方言中“山盟海誓”之音。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

什么是婚礼茶

婚礼茶即迎亲或结婚仪式中所用之茶,其中有作礼物的,但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所以,有的地方也直接称结婚为“吃茶”。

各民族之中的婚礼用茶各有风习中国。云南大理区的白族结婚,新娘过门以后第二天,新郎、新娘早晨起来以后,先向亲戚长辈敬茶、敬酒,接着是拜父母、祖宗,然后夫妻共吃团圆饭,至此再撤棚宣告婚礼结束。而普米族人结婚,还残留有古老的“抢婚”风俗。男女两家先私下商定婚期,届时仍叫姑娘外出劳动,男方派人偷偷接近姑娘,然后突然把姑娘“抢”了就走。边跑边高声大喊:“某某人家请你们去吃茶!”女方亲友闻声便迅速追上“夺回”姑娘,然后在家再正式举行出嫁仪式。

各民族之间的婚礼用茶

云南大理区的白族结婚,新娘过门以后第二天,新郎、新娘早晨起来以后,先向亲戚长辈敬茶、敬酒,接着是拜父母、祖宗,然后夫妻共吃团圆饭,至此再撤棚宣告婚礼结束。

而普米族人结婚,还残留有古老的“抢婚”风俗。男女两家先私下商定婚期,届时仍叫姑娘外出劳动,男方派人偷偷接近姑娘,然后突然把姑娘“抢”了就走。边跑边高声大喊:“某某人家请你们去吃茶!”女方亲友闻声便迅速追上“夺回”姑娘,然后在家再正式举行出嫁仪式。

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撒拉族,婚日迎娶新娘途经各个村庄时,这些村庄中曾与新娘同村而已出嫁的妇女们,端出熬好的茯茶,盛情招待新娘及送亲者,表示对新娘的热情迎送,称“敬新茶”。

浙南一带的畲族,娶亲日,新娘到了男家,婆家挑选一位父母健在的姑娘,端上一碗甜蛋茶,送给新娘吃,叫“吃蛋茶”。按习俗,新娘只能低头饮茶,不能吃蛋。若吃蛋,则被认为不稳重。

而在贵州天柱、剑河、三穗一带,过去还流行过一种“退茶”的婚俗。姑娘婚事由父母包办,如果姑娘实不不愿意,即用纸包包一包干茶叶,送到男家去,如果不被未婚夫或他房族的人抓住,婚就退成;若被抓住,可以马上杀猪成婚。

以茶祭祀

以茶为祭的正式记载见《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十一年(公元年)七月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的这一遗嘱是现存茶叶作祭的最早记载。

中国古代用茶作祭,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二是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三是不放茶,只置茶壶、茶盅作象征。

以茶行丧礼

居住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人,临终前都要往嘴里放些银末、茶叶和米粒,分别代表钱财、喝的和吃的;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到达“神地”。

以茶祭神灵

两晋南北朝时,茶叶开始广泛地用于各种祭祀活动。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林河路,村寨房屋,生老病死,庄稼畜禽,无不都是由神鬼主宰的。据约略统计,他们平时祭奠的鬼名有80多种。各种祭祀,一般都只用饭菜、竹笋和茶叶这三种祭品。

诵唱茶祭歌

茶山先民原始祭祀活动形态丰富,譬如云南某些土著民族,每届春茶采摘时节,都要聚集在茶王树下顶礼膜拜,唱诵祝祷之歌:手捧三炷香,敬献大茶王;众生福缘好,全靠大茶王;百姓衣食住,都赖大茶王;茶寨大丰收,仰仗大茶王;万户吃穿用,依托大茶王;手捧三炷香,叩谢大茶王。茶祖祭祀仪礼中还举行《祭茶古乐》演奏会。

神话传茶

生活在茶树王国境内的许多兄弟少数民族同胞,一直将茶图腾以原始咏茶神话古歌的方式,保留在心灵和口头上。比如德昂族的《达古达愣格莱标》(意即祖先的传说)这首长达将近千行的古歌,具有原始神话的图腾神话性质的特征和创世神话的特征,唱罢宇宙诞生,便讴唱茶树精灵的再造奇迹之歌,即人类诞生之歌。末尾歌行,讴歌作为男人的祖先达楞和作为女人的祖先亚楞之不朽业绩,并且谆谆嘱告后人:每一个民族都喝茶/喝着茶水莫把祖宗忘/未来的道路很远很远/还会有魔鬼和苦难/为了开拓新的生活/《达古达愣格莱标》要永远贴在胸口上。

比如土家族人的《梯玛神歌》,世居于大巴山并分布在川鄂湘地区的土家族人,在土家族的祭祖仪式上所唱的《梯玛神歌》,通过神歌传唱,人们记住了土家族的氏族始祖是“茶叶之子”,而其母苡禾娘娘就是“茶母”。

苦聪人关于茶与族群的关系则来自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一位老猎人在吃茶之后带领族人走出黑森林的传说。以后人们纷纷去寻找和采摘这种神奇的树叶,此树命名为“则荈皮”,译为汉语就是“涩甜叶”,即茶叶的意思。

三、茶图腾生态密码解读

古茶树崇拜与生态环境保护

从古茶树崇拜中,我们收听到了人与自然环境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密码,像对待母亲和神灵一样的保护着茶树,客观上是对森林资源的最好保护。今天的中国,有十个地区生长着大茶树,直径50厘米以上的大茶树共有株。数千亩的古茶树林也不乏存在,如云南千家寨和勐库大雪山都有野生大茶树居群,大茶树下生活着各族人民。年4月,云南思茅(普洱市)召开了中国古茶树保护研讨会,来自各国的一百多位专家一致通过了《保护古茶树倡仪书》。中国目前有茶叶种植面积万公顷,世界第一;全球也有61个国家种茶,为万公顷,年总产值达万吨。对净化空气,绿化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饮茶习俗与人类健康繁衍

从人类五千年来与茶的共生史,可发现人类健康与饮茶习俗的深刻关系。现代医学以一系列严谨的科学数据,证实了茶的药理作用。茶被誉为21世纪的饮品,正是建立在茶与人类健康之间如此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神农尝百草,不但被作为中国茶叶史的开端,也被作为中医学史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最早接触的药。现代医学经过科学数据的分析,破析了茶叶中所含的成份有将近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其中尤以锰能促进鲜茶中维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叶抗癌效果。

现代医学根据以上茶叶中草药成分及其药理功能,饮茶的效用,主要归纳出茶的以下药效:一为止渴,解热,消毒;二为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三为兴奋大脑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少睡,增进思维能力;四为解毒,对抗药物的麻醉和毒害;五为利尿,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六为预防坏血病,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七为治疗糖尿病,调整糖代谢;八为治高血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七为抵抗放射性伤害和防治放射性病变;八为明目,治疗眼病。

饮茶长寿,茶文化中就有茶寿之说,指岁。年,88岁的大哲学家冯友兰写下生日对联说:“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明从未中断,是与能够健康繁衍密切相关的,其中茶之功劳其莫大焉。

婚丧礼仪与和谐人际关系

远古的茶图腾信仰至今仍遗存在众多有关茶的神话和茶祭仪式中,如“生、冠、婚、丧”等,婚丧礼仪中的图腾崇拜,是以茶的权威性,保护性,见证性,证实仪式的可靠,呈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和谐关系。

以茶谛婚有其内在缘由。中国古代认为茶树不宜移栽,故大多采用茶籽直播种茶。“不宜移栽”逐渐被诠释为“不可移植”,最后演变成“从一而终,”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母子见面,忠贞不移,品质使茶获得象征,代表婚礼的意义。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就此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诞生也和茶图腾有关。在新生儿诞生第三日,俗称“三朝”,中国许多地区的习俗都要举办“吃原始煮茶”仪式,称之为“三朝茶礼”。而丧事茶礼中这种以茶为载体凝固集体记忆的方式更为普遍。以茶入祭品,在今天的殡葬文化中,依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清茶一杯,亦可追思,正是从茶的祭祀传统中得来。这种生者与死者的承传纪念关系,意味着人类生活记忆的信息,不断通过茶密码被重复性激活和提醒,是沟通民族心灵史的极佳形态。

原始信仰与生态文明精神

中国人把心灵与肉体看做一个整体,发现茶是一条美好的通道,经过儒、释、道三家文化所渗润透的茶,人与自我之间达到的一致性与和谐性,亦呈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通过茶图腾中的原始信仰密码,经身体到达心灵,起着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

茶德的生态密码

儒家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千百年来成为士大夫文人的至理名言,叫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起点——个人身心的完美与终点——治理天下的宏伟理想完全整合在一起,而茶在这当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亲和关系。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德,在儒家眼里,也是寿的意思,所以有“仁者寿”之说。遵循德的标准,唐代刘贞亮提出了“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十德中有七德,把身体的感觉与健康结合在一起。

茶禅的生态密码

茶最早从僧人喝茶开始,茶的三种效果——不睡、禁欲、消食,无一不和身体的协调有关。在茶禅一味中,打坐喝茶是对睡眠的节制;禁欲喝茶是对色的节制;消食喝茶是对美食的节制;佛教思想对人性欲望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并且也有控制这种欲望的途径,就是通过身体的修炼来达到灵魂的完善。所以茶禅也是通过身体达到心灵的一种方式。

茶鼎的生态密码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资源,其重要的一脉来自于中国道家思想。道家以炼外丹与内丹为实践,需鼎,无独有偶,饮茶也需要鼎,道人与茶人往往合二为一,故茶鼎可为文化符号。

道家们推崇茶,是把茶作为得道成仙的药,轻身换骨羽化的一剂汤来认识的。西汉壶居士在其《食忌》一书中曾说:“苦茶,久食羽化。”齐梁道家重要人物陶弘景在他的《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中国道家精神中深刻地隐藏着热爱现世生活,以此生的快乐为目的的不同佛教价值观的生态密码信号,由此产生的养生观,是和茶须臾不分开。中国式的乐生态度,无疑能从东方哲学的世界观出发,为人类投下一道温情脉脉的月光,亦不啻是一剂抚伤的良药。

茶图腾中的民族记忆如此丰富,可操作性又如此之强,我们从生态文明的视阈出发,解读其中的生态密码,提取其精华部分,作为精神遗产,作用于今天的生态建设,实乃当务之急。

(此内容由王旭烽教授授权发布,请勿转载,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杜丹丹

推荐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aah.com/jbsl/7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