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烟台10月19日讯(通讯员叶杏张国杰邢守林)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医院骨质疏松门诊、脊柱外科杜伟副主任医师指出,骨质疏松已成为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后果是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要格外警惕。
医院骨质疏松门诊、脊柱外科杜伟副主任医师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前查房
感冒打个喷嚏竟然骨折了
天气转凉,68岁的姜女士这几天感冒了,早晨起床打了个喷嚏,忽然觉得胸部和腰部疼得厉害,贴了膏药也不见好,来到医院骨质疏松门诊、脊柱外科,经杜伟副主任医师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段骨折,并顺利为姜女士实施了椎体成形术,术后姜女士就不疼了,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了。
无独有偶,65岁的老谭坐公交车,没座只能站着,公交车一刹车,老谭摔了个屁蹲,腰部剧烈疼痛,回家躺了10天,也不见好反而疼痛加重,来到医院脊柱外科,经杜伟副主任医师检查,确诊为腰椎骨折,杜伟也为老谭完成了椎体成形术。
杜伟介绍,骨疏疏松导致的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多,昨天一天就做了8台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手术。据我国一项骨密度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6.1%,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2.6%,超过80岁的人群患病率为50%。城市人口骨质疏松高于农村人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杜伟指出,骨质疏松症在疾病早期,往往有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适,通常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明显的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掉牙、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发生骨折等。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后果是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髋部骨折。
超过半数50岁以上妇女至少有一次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国内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36.6%。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杜伟告诉记者,骨骼由骨小梁、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组成。骨骼好比钢筋混净土建筑,骨小梁好比钢筋,骨基质好比水泥,矿物质好比沙子。骨质疏松就是骨骼中钢筋(骨小梁)老化,水泥(骨基质)和沙子(矿物质)减少,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开源节流”,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有:一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二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脏及心肺疾病等;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索、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陀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嚷唑烷二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激素等。
骨质疏松的防治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调整生活方式有:(1)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2)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3)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运动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行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戒烟。(5)限酒。(6)避免过量饮用咖啡。(7)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8)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成人每天钙推荐摄入量为mg(元素钙钙尔奇-D),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2)维生素D:罗盖全0.25ug一天两次
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要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则是开源节流原则(开源:促进骨形成(补钙、维生素D、维生素K),节流:抑制骨丢失(二磷酸盐、降钙素))。钙剂及维生素D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单纯补充钙不能治疗骨质疏松,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不建议同时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轻微活动即可造成椎体骨折,导致患者腰背部剧烈疼痛,或长期慢性疼痛。椎体成形术强化椎体给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带来福音。年,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椎体成型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年手术量超过台,给广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减轻痛苦。
椎体成型术原理: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好比一座建筑承重墙中砖头变成沙子不能承重,椎体成形术就是将称重墙中碎的砖头复位后充填骨水泥将其固化,由粉碎的沙子重新聚合成一个整体来承重。术后病人即可疼痛消失,术后4-5小时可下地负重。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回归正常生活与社会。
1、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人体自然衰老的过程,可以通过饮食、功能锻炼、药物等方式治疗使其好转和延缓其发展。
2、如何确诊骨质疏松?
临床通用指标:
1、脆性骨折——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发生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骨密度(BMD)是目前最佳的定量指标,但仅能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
诊断标准1骨密度T值
正常T≥1
骨量低下(骨量减少)2.5<T<1
骨质疏松症T≤2.5
严重骨质疏松症T≤2.5并伴一处或多处有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