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干:不能用于肠外营养的是
A、脂肪乳剂B、葡萄糖C、氨基酸D、维生素E、大分子聚合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主要有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因此大分子聚合物不能用于肠外营养(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营养要素主要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ABCD对)。
2、题干:小儿肥胖症主要的治疗手段是
A、不控制食物总量的摄入B、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C、控制饮食,进行有效的运动D、解除患儿的心理负担E、多吃饱腹感明显的食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儿童单纯性肥胖是指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是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C对);在饮食疗法方面,主要是推荐患儿低脂肪、低糖类、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食谱;因此,应适当限制食物总量(A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儿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最主要手段(B错);其他手段包括做好患儿心理护理,避免患儿由于肥胖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适当增加纤维素饮食有助于患儿饱腹感增加(DE错)。
3、题干:患儿,男,4个月。人工喂养,睡眠时常烦躁哭闹,难以入眠。查体:体重6kg,体温37.9℃,有枕秃及颅骨软化,诊断为“佝偻病”。给予维生素D万IU肌内注射后突然发生全身抽搐3次,每次20-60秒,发作停止后精神如常。查血清离子钙为1.0mmol/L,血清总钙为1.8mmol/L。该患儿发生抽搐的原因是()
A、酸中毒B、热性惊厥C、癫痫发作D、血清钙减少E、缺乏维生素D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病情活动,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活动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在注射维生素D前2-3日至注射后2-3周应口服钙剂,以防出现低钙抽搐。分析题干,该患儿肌内注射后突然全身抽搐、发作停止后精神如常、血清钙离子(小儿正常为1.13-1.35)为1.0mmol/L,由此可见该患儿是由于钙离子水平较低而引起的低钙惊厥(D对);酸中毒患儿表现为呼吸深快、气体可有酮味(A错);热性惊厥是指体温在38度以上突然出现的惊厥(B错);癫痫发作有晕厥、癔症、睡眠障碍、偏头痛、抽动障碍等症状(C错);缺乏维生素D不是引起惊厥的直接原因,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引起惊厥(E错)。
4、题干:3-6个月患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的骨骼改变是
A、方颅B、颅骨软化C、肋骨串珠D、手镯、脚镯征E、下肢畸形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其中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刺激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枕秃等,极期患儿头、胸及四肢均出现相关症状,3-6月小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出现乒乓球样感觉(B对);7-8月小儿可出现方颅或鞍形颅(A错);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小儿,可有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表现(C错);手镯、脚镯征多见于6月以上小儿,在小儿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可见O型腿或X型腿等下肢畸形表现(DE错)。
5、题干:患儿,1岁半,多汗、烦躁。查体:方颅、鸡胸、“0”型腿,化验血钙、磷均低。应考虑为
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恢复期D、佝偻病后遗症期E、先天性佝偻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四期。佝偻病活动期(激期)表现为骨骼改变,可出现方颅、鸡胸等,与题干相符(B对);初期多见于3月内小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A错);恢复期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C错);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剩不同程度骨骼畸形(D错);先天性佝偻病又称为胎儿期佝偻病,即患儿佝偻病在胎儿期已发生,孩子出生后一周X线示长骨可见典型佝偻病表现,也可见骨膜反应(E错)。
6、题干:3个月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枕秃。最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哪一期
A、激期B、初期C、维生素D治疗中D、恢复期E、后遗症期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根据维生素D缺乏性佝倭病的病程进展可分为以下三期:1.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烦躁,睡眠不安,易惊,夜啼,多汗等症,并可致枕部脱发而见枕秃);2.激期:骨骼——①头部:乒乓球感,方颅,臀形颅,囟门较大且闭合延迟,乳牙萌出迟;②胸部:软骨串珠状,肋软沟,肋下缘外翻,鸡胸,漏斗胸;③四肢:“手镯”及“脚镯”,开始行走后,(“O”型)或(“X”型)腿,长骨可发生青枝骨折;④脊柱: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骨盆畸形,肌肉改变——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部膨隆如蛙腹;⑤神经系统——发育落后;3.恢复期:体征改善;根据题干中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判断,该期是初期(B对ACDE错)。
7、题干:早期确定营养不良的重要检查是
A、生长激素水平测定B、血清球蛋白浓度测定C、血清胆固醇浓度测定D、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测定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或蛋白质不足而导致的额慢性营养缺乏症。最突出的表现是血清白蛋白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由于其出现在身高(长)、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改变前,而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被认为是诊断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此外,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各种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生长激素分泌反有增多。(E对)
8、题干:患儿,男,3个月。易激惹、烦躁、夜啼,头部多汗,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临床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该患儿属于
A、初期B、极期C、晚期D、活动期E、后遗症期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其中初期于出生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睡眠不安、烦躁、夜间啼哭,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出现枕秃,此期无明显骨骼改变(A对);极期除有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如颅骨软化、肋骨串珠、“O”形腿或“X”形腿等(B错);晚期、活动期不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正常分期(CD错);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E错)。
9、题干:患儿,女,1岁半。诊断为佝偻病激期。为避免其“O”形腿加重,此时应注意的预防措施是
A、补充维生素DB、补充钙剂C、多晒太阳D、减少行走E、外矫形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生长中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临床分期包括初期、极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其中极期患儿四肢由于骨质软化下肢可出现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临床为避免双下肢负重增加、骨骼畸形发生,患儿应避免久坐、久站,尽量减少行走(D对);极期的治疗护理重点预防骨骼畸形,防止骨骼病损及遗留后遗症,其他选项均不是针对该重点的护理措施,其中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剂、多晒太阳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般治疗措施(ABC错);外形矫正术适用于严重骨骼畸形发生后的治疗(E错)。
10、题干:患儿,男,20个月。其母主诉夜间多哭闹、多汗、易惊、近日频发手足肌肉痉挛成弓状,昨夜间突然意识不清、四肢抽动,两眼上翻,持续10秒左右。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补充维生素DB、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C、应用水合氯醛抗惊厥D、静脉注射钙剂时需快速推注E、保持呼吸道通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症状,多见于4月-3岁婴幼儿,其中血清钙离子降低是引起惊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发作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入睡,醒后正常)、喉痉挛、手足搐搦的直接原因。分析题干,患儿符合低钙水平引起的惊厥。临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使用钙剂治疗应稀释后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补充维生素D(A对);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B对);应用水合氯醛抗惊厥(C对);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E对)。
推荐阅读
头孢输注前到底需不需要做皮试?在医院上班的七大错觉,你也有吗?护士注意,病例书这种错误千万不能犯护士找工作?医院?限量领取
备考时间紧迫
全新资料公益助考
只要你是21年考生
通关礼盒就可以免费领取
仅限份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