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是什么?那非食管癌莫属。我国一直是食管癌的发病大国,患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食管癌发病初期症状(进食后梗噫感)往往被大众忽视,但它如同一个隐匿且凶险的“杀手”,当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吞咽困难等),医院检查时,往往已经发展成了癌症晚期,疾病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所以,养成好习惯,早期发现,是食管防治的关键!
1、长期喝热水、吃过烫食物,或引发食管癌
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呈上升且更趋向年轻化。据统计,现今各种癌症都在逐渐趋向年轻化,这与年轻人越来越不健康的习惯息息相关。因为这些年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不少变化,以前在年轻人群中,并不是那么常见的食道癌患者也越来越多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了。据调查,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以上,喜欢吃火锅、吃热饭、喝热汤的食客,包括喝热茶、喝热开水的人,都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如果人长时间大量地摄食辛辣食物,也会对食管黏膜产生破坏,有继发癌症的可能。另外,烟、酒、口腔不洁等因素,或者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有可能引起食道癌。
2、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食管癌作为一个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进食阻挡感,特别是进食粗糙食物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食物停顿或哽咽感,胸骨后不适感等。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建议尽快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会发生进行加重的进食不顺或吞咽困难。有时也会常吐一些白色黏液样痰,这是唾液不能下咽造成的。如果肿瘤压迫喉返神经,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如果肿瘤已经侵犯到食管以外,还会出现胸背部疼痛等症状。癌前病变指与肿瘤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组织学发现其演变为癌的证据,其可长期稳定不变,也可向好转(治愈)及恶性癌变两个方向进展。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Barrett食管、食管上皮增生、食管黏膜损伤、Plummer-Vinson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食管裂孔疝等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对防治食管癌有十分重要意义。3、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凡是40岁以上(男性更甚),尤其是来自或生活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的朋友或高危人群,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并有计划地每5年左右定期左右去做一个内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部位,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内镜检查中使用碘染色黏膜是筛查和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法,也是中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方法;此法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范围和多点病灶,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查出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黏膜内癌,很少漏诊,可明显提高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食道黏膜染色组合套装里包含:一瓶碘染液,一瓶中和液,在内镜检查完毕后立即喷洒中和液(硫代硫酸钠),消除粘膜刺激,有效减少不良反应(胸痛、上腹痛、恶性呕吐、喉痉挛等)的发生。
4、专业提醒:重视饮食习惯,切记不要把食管癌早期症状误当为咽炎
在冬季里,如今“慢性咽炎”的人群较多,很多市民自觉“咽喉不适”以为是慢性咽炎,觉得“没事”。咽炎和食道癌最难区分的症状是“咽干或咽部异物感”,不过,二者的临床表现其实是不同的,怀疑咽炎时也应注意仔细检查,以免漏诊。
在寒冷冬天,好多朋友们特别爱吃火锅,约上三、五好友大家吃一顿香喷喷,又有些麻辣烫的火锅觉得很过瘾,其实,吃饭太烫对身体危害相当多,而且也是食管癌发病的一大诱因。另外,不蹲食,食后不马上弯腰。因蹲着饮食时腹腔内压力增加,食物通过贲门进入胃的时候必然受阻,就要食管增加蠕动和压力来输送食团。食后弯腰压迫腹部,会促使胃内容反流至食管,胃酸会损伤食管粘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含维生素A、B2、C食物。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营养不良与食管癌存在相关性,蛋白质缺乏会出现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恶变;脂肪缺乏时有碍必须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