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服用维生素片等保健品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并广为流行,一些注重“保养”的人服用维生素片来“养养生”。随着今年疫情的发生,“服用维生素,提高免疫力”的口号下,补充维生素类保健品叶成为大家追捧。
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我国,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有1/3的人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此类保健品每年销售额达6.5亿英镑,并且在逐年增长。
然而,维生素类保健品真的有如此神效、需要我们天天额外补充吗?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保健意识的增强,加之通讯媒体对维生素的吹捧,不少人认为维生素对身体有益无害而长期或过量服用,殊不知,滥用维生素亦危害健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信息,滥用维生素成为用药不安全的十大常见误区之一。之所以上榜“十大”,是因为被不少人认为是重要补品的维生素,如果服用不当,就可能变成“毒药”。
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少,一般无法由自身产生,需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其中维生素A、D、E、K都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它们的特点是可以溶于脂类,可以贮存在体内,若长期大量摄入在人体内蓄积就会引起中毒;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们的特点是溶于水,可以由尿液排出体外,不能在体内贮存,所以服用这类维生素是相对安全的。人类利用维生素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年,古埃及人发现吃某种食物能防治夜盲症;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症,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英国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总结以前的经验,提出了用柠檬预防坏血病的方法,等等。但是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具体机理,仅仅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直到19世纪,维生素被发现,人们才开始了解到这些经验中的科学原理。维生素的功效
哪些人需要维生素?
1、因患有原发疾病引起维生素缺乏的人群,如:
●疟疾患者容易导致叶酸缺乏,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9)。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缺乏容易缺乏维生素C,需补充维生素C。
●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因维生素K的合成障碍,应补充维生素K。
●因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等导致维生素吸收障碍。
●长期患消耗性疾病或食欲缺乏、吞咽困难、牙病,导致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均应适当补充维生素。
2、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维生素缺乏的人群,如:
●感染患者长期使用用广谱抗生素,肠道细菌受抑制使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应补充维生素K。
●长期服用异烟肼的结核病患者,因异烟肼的不良反应,容易导致维生素B6缺乏,应补充维生素B6。服用液状石蜡会减少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并促进排泄,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3、摄入不足或需要量增加的人群:
●素食人群,由于不吃动物类食品,容易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12。
●妊娠妇女由于母体与胎儿组织快速生长,叶酸转换增加并且缺乏维生素B6,应该每日补充。
滥用维生素的危害
相当一部分服用者体内并不缺乏维生素,而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才服用维生素来“以防不测”。多数人在服用维生素前没有好好考虑为什么要服用、究竟该不该服用及服用多大量合适。其实对于健康人而言,额外增加维生素制剂不但不会有益健康,反而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服用维生素需要注意哪些
1、维生素宜饭后服用
叶酸,维生素B、C等水溶性的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吸收。如果饭前空腹服用,水溶性维生素很快通过胃,进入小肠而被吸收。水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很快,致使其不能完全被人体利用,一部分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如果饭后服用,由于胃肠中有食物,使维生素缓慢通过小肠,吸收较慢,能够使维生素全部被人体利用。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必须溶于脂肪类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果空腹服用,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不能溶解,导致大部分维生素不能被吸收。如果饭后服用,食物中的脂肪会使维生素溶解充分,从而更好地被吸收利用。2、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C会破坏B族维生素,但同时也会增加人体对铁剂的吸收。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阿司匹林等酶促药物会促进叶酸的排泄。
●维生素B6可消除或减弱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
●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与氨茶碱、口服避孕药同服降低药效。
3、使用维生素时应有明确使用指针,对症下药,不可盲目服药。4、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
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补充维生素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或按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不要自作主张,随意增减。别让维生素变“危身素”。5、服用前应细读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或药师,切记不可胡乱服用。
6、勿依赖维生素类保健品
应以食物补充为主,切勿因贪图方便、减肥等原因将保健品代替日常饮食。特别提示:最近,相信大家已经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