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而言,骨质疏松非常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并列为危害中老年人的"三大杀手"。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或骨折不仅会极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严重限制活动,缩短寿命。那么,应如何应对骨质疏松呢?日前,医院西院区骨科病区主任解思信接受了《山东青年报》记者采访。
专家介绍
骨科解思信
医院(市立集团西院区)骨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青岛市骨科分会委员、省老年骨科康复学会委员、青岛市脊椎微创学组委员,青岛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工伤鉴定专家和创伤司法鉴定专家。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骨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老年骨创伤、关节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年,作为主要专家参加了汶川大地震中受伤伤员的救治,主刀成功完成了多例复杂手术,救治的伤员均顺利康复。参与编写骨科著作两部,发表省部级以上论文数十篇。
多种因素可致病⊙据解思信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以腰背痛为主的疼痛、驼背、身高变矮、骨折等。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及容易骨折时,需考虑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医院做有关骨质疏松的检查。
⊙"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激素的下降,其次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量逐渐减少,不合理的饮食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结蹄组织病等基础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的致病因素。此外,长期吸烟、饮酒、饮用咖啡、高钠饮食等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解思信说,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到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老龄、吸烟、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或咖啡、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是关键⊙解思信表示,骨质疏松症危害极大,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对于延缓和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减少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症如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具体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师的建议服用。"解思信表示,药物治疗包括基础药物、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等。钙剂和维生素D作为"基础药物",是促进骨骼正常发育,人体必需的元素;雌激素类、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抑制骨吸收药物;促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K等进骨形成药物有助于促进骨形成。对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考虑用钙制剂、骨化三醇,双磷酸盐等药物。对于基础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则应首先积极治疗身体的基础性疾病。
合理饮食和运动防患于未然⊙在解思信看来,老年人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下降,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非常常见,容易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和骨的脆性增加有关,体质较弱的人更容易骨质疏松,也就更容易骨折,所以,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很重要。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解思信开出了以下运动及饮食"处方":
⊙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并保证适当的户外运动及日照时间。适当的户外运动和接触阳光照射是最好的补钙方法,运动还可以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并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充足的阳光照射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其次,合理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应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选用富含钙质及蛋白质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多食用豆类、奶类、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研究,喝骨头汤不能纠正或治疗骨质疏松症。
⊙此外,解思信提醒,年轻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比较少,如存在骨质疏松,应注意是否有较明显的偏食、平时运动较少、服用某些药物的习惯,如没医院做一下检查。
温馨
提醒
若有进一步检查问诊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约,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1、下载"慧医"APP,通过预约挂号便捷就诊平台进行线上预约;
2、登陆医院集团西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