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是什么大毛病?错!
骨质疏松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弯腰驼背、身高缩水、腰背疼痛腿、抽筋等,还可导致胸廓畸形、胸闷气短、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最严重骨折的当属发生在髋部的骨折,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失能,发生尿路感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没症状就不是骨质疏松?错!
不能根据有无症状以及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前期妇女、50岁以上男性等),无论有无症状,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骨质疏松症属于老年病,跟年轻人不沾边?错!
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时下有些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尤其是体型消瘦的年轻女性,也有可能罹患此病,这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许多年轻白领,平常缺乏户外锻炼,日光照射不足,吃饭挑食或过度节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喜嗜烟酒咖啡等等,上述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
只要补足了钙,骨骼就不会缺钙?错!
光补钙是不够的。如果说钙是构成骨骼的“基石”,那么,维生素D就是把“基石”输送到骨骼当中的搬运工。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即便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有效吸收。
不仅如此,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强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在补钙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补充维生素D。
钙补得越多越好?错!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毫克的钙。
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疾病,得不偿失……
经常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错!
长久以来,喝骨头汤一直被认为是补钙的良方。实际上,骨头里的钙很难被溶解出来,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不过10毫克,还不及一杯牛奶钙含量(约mg)的1/20。而且,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脂肪,经常食用还会引起高血脂。因此,用骨头汤补钙并不可取。
治疗骨质疏松,不必长期用药?错!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因为骨代谢比较缓慢,骨量的变化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显现出来的,所以,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程至少1年。
患者应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切忌因短期内骨量增加不明显就认为药物无效而擅自停药或换药。
文章来源于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删除。
医药汇通
每一次分享都想与你同在
”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