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不会很长,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在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有很多高频成语,华图在线公务员给各位考生们总结了一下,快来看看吧!
高频成语
1.凤毛麟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褒义词。名词性成语,一般用作宾语或定语。
2.不胜枚举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中性词。一般用作谓语,不带宾语。
3.历久弥新
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褒义词(含赞叹之意)。多用于形容事物,不能形容人。
4.耳熟能详
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中性词。多作谓语、定语。
5.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含贬义。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
6.南辕北辙
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含贬义。针对同一事情的行动和目标相反,不能形容两件事相反。
7.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下子就成功。多用于否定句(不能一蹴而就)。
8.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
9.等量齐观
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作谓语;多用于否定句。强调同等看待。
10.星罗棋布
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数量分布广。
11.按部就班
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12.水到渠成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
作谓语、定语,指条件成熟。
13.立竿见影
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见效快。
14.锦上添花
在锦上面再绣上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含褒义。作谓语、宾语、补语。
15.因噎废食
比喻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把应该做的事情停下来不干了。
含贬义。作定语、谓语、宾语。
16.根深蒂固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中性词。多指旧势力、旧思想、旧制度等基础深厚;不易摧毁;有时也指好的思想感情不能改变。
17.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18.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动作、想法一致。
19.不遗余力
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全力以赴。
20.相得益彰
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作谓语、定语;指相互配合。
必考速记
一、逻辑填空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之所以能够________,正是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其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________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盛不衰共享B.宝刀未老超越
C.永葆青春凭借D.经久不衰信赖
(答案:A。根据“汉字……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可知,第一个空所填成语形容“汉字”,“永葆青春”“宝刀未老”与不能“汉字”,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第二空根据“异地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借助”语义相近相关,应含有“使用”之意,D项的“信赖”没有“使用”之意,与后文不能构成并列,故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
二、主旨概括
文字概率相对于数字概率具有模糊性、非概率运算性和语义特性等特征。数字概率是一种更精确的风险表达方式,在风险沟通时人们对其能比较客观地传递、解释和利用。文字概率和数字概率在进化历史上出现时间不同,隶属的发展领域(语言和数学)也不同,所以其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不止于以上所述。例如文字概率的非概率运算性表明,人们传达或接受文字概率表征的信息时不会按照概率规则进行审慎地运算,文字概率更多地引发直觉式思考,数字概率更多地引发分析式思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字概率与数字概率不同
B.数字概率其实优于文字概率
C.文字概率与数字概率分属不同领域
D.数字概率与文字概率的思考方式不同
(答案:A。文段前两句指出文字概率和数字概率的特点,第三句指出由于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领域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止于此。最后通过“例如”指明二者之间的差异还有哪些。文段结构为“分-总-分”,重在说明文字概率和数字概率的差异。因此,选择A选项。)
三、细节理解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