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诃藏药常用藏药材余甘子,你知道它的功效


余甘子

余甘子为常用藏药,在藏药如意珍宝丸、珍龙醒脑胶囊、藏降脂胶囊、青鹏软膏等均有广泛应用。

余甘子原产于伊朗、印度等地,经由古印度佛教传入藏区后,再传入中原。庵摩勒、庵摩落迦皆为音译,分别译自于梵语Amlaka和伊朗语Amuleh。其中梵语涵义为“无垢、洁净、清净”之义。

余甘子在早期还有一个稍显奇怪的名字,北宋苏·颂《图经本草》明确指出:“菴摩勒,余甘子也。生岭南交、广、爱等州。”庵摩勒,这是一个颇具佛教意味的名字。据学者考证,余甘子最早来自印度,庵摩勒为古梵语音译,意译为“无垢果”,无垢即为圣洁,古印度词条僧侣将其尊为“圣果”。

宋代著名的类书《太平御览》词条第九百七十三卷“果部”中有条目提到:“《朱崖故事》曰,朱崖果有余甘。”这是史志中关于海南余甘子的最早记载了。据中国文献学家、方志学家刘纬毅考证,《朱崖故事》正是海南最早的史志《珠崖传》,可惜早已佚失。

由此可见,余甘子也拥有着非常悠久的人文历史。

余甘子的药用

《四部医典》中记载了余甘子,认为其属于湿生草类药物:“余甘子清血热,治血热旺盛及其引起的眼病、肝病。”

《晶珠本草》记载到余甘子的味、性,认为余甘子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肺热咳嗽、肺燥咳嗽

余甘子性味酸甘化阴,甘寒生津止渴,具有清肺、润肺的作用,可用于风热犯肺、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少痰或无痰。

咽喉肿痛

能清热利咽、生津润喉,对风热、火热、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有较好的疗效。

口干烦渴

余甘子酸甘化阴、甘寒生津止渴,对于热病伤津口渴,或阴虚消渴有一定的疗效。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在《藏药标准》所载的种藏药成药中,含余甘子的有72种,占总数的25%,卫生部药品标准年版藏药标准所载种成药中,有59种含余甘子,占29%,年余甘子被载入《中国药典》。

余甘子果实味酸微涩,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缺乏症。在藏药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同时也被原卫生部列入“药食同源”名单。

小结:

藏医根据余甘子的味(甘、酸、涩),性(凉、锐),效(热-寒、钝-锐、重-轻、润-糙)理论,辨证对治“隆、赤巴、培根”失调导致血热血瘀,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压病等疾病。余甘子在藏药复方中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对含余甘子藏药复方进行药效物质和配伍规律研究,为藏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C--95-.

[2]张瑞飞,查色,尹旭,等.藏药角茴香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47(7):-.

[3]张秋龙.藏药细果角茴香化学成分及抗乳腺癌活性研究[D].西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4]中医院气管炎防治组.细果角茴香、苦蒿预防感冒的临床观察[J].青海卫生,,3,23-24.

[5]孙波.藏药细果角茴香(HypecoumleptocarpumHook.f.etThoms.)化学成分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aah.com/bfz/13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