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l缺乏症(VitaminBldeficiency)又称脚气病(Beriberi),是因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Thiamine)引起的疾病。多见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那么,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病因有哪些?
(一)摄入不足:
膳食中维生素B1含量不足为常见原因。人乳硫胺素含量明显较牛乳低,但足够供给生长需要。当乳母膳食中缺乏维生素B1,且单纯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婴儿即可患病;长期食用精制米、面;洗米、煮饭、煮菜过程中维生素B,丧失、破坏;某些鱼类、贝类含有破坏维生素B1的酶,长期喜食生鱼、贝类者易患本病。
(二)吸收障碍:
慢性消化紊乱、长期腹泻等引起吸收障碍,导致缺乏。
(三)需要量增加: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相对较多;长期发热、感染、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代谢旺盛、消耗增加,对维生素B1需要量亦增加,若不及时补充,易引起缺乏。
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存在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其特征。那么,维生素K缺乏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维生素K缺乏,易导致新生儿低凝血醇原血症。肝脏合成凝血因数需维生素K参与,而人体所需维生素K一方面来源于食物,另一方面由肠道细菌合成。
如果孕妇及小儿因疾病而使用抗凝药、大量抗生素时,或单纯母乳喂养而母亲少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或双胎、早产及患有慢性肝胆疾病小儿,则易导致维生素K缺乏。
因此,哺乳期母亲应多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如猪肝、黄豆、菠菜、卷心菜、紫花苜蓿等。而对有用上述药物的孕妇及小儿、双胎、早产儿、患有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小儿则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
有人推荐给新生儿常规使用维生素K10.5~1mg,以预防低凝血酶原血症,降低产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时,也可预防性使用。要不在预产期前1周给母亲使用预防剂量(2~5mg/d,口服)的维生素K1,或在分娩前6~24小时给以维生素K1溶液(2~5mg,肌内注射)。服用抗惊厥药物的妊娠妇女分娩前2周应每天服用维生素Kmg以预防胎儿出血。母乳叶绿醌含量低并非由于摄入不足,也不能通过每天吃进去的新鲜绿叶蔬菜贮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